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软蒺藜

软蒺藜

《中药大辞典》:软蒺藜

药材名称软蒺藜

拼音Ruǎn Jí Lí

别名蒺藜(《山东中草药手册》),碱灰菜、麻落粒(《内蒙古中草药》),大灰条、灰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果实。8~9月采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后备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自基部分枝,有白粉粒;枝斜升,有条纹。叶互生,菱状卵形,长3~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通常有波状钝锯齿,中部的一对齿较大,成裂片状,下面密生粉粒,灰白色;叶柄短。团伞花宇,几遍布叶腋;花单性;雄花花被片5,雄蕊3~5;雌花无花被,为2个合生苞片包围;果期苞片膨大,木质,生短棘状突起,顶缘牙齿状,基部楔形,有短柄。胞果卵形或近圆形。种子直立,红褐色或淡黄褐色,长2~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盐碱滩、湖边、河岸和固定沙丘上,或见于草地、宅旁和路边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各地。

性味苦,平。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苦,温。"

②《内蒙古中草药》:"苦微酸咸,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清肝,明目。治结合膜炎,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散风,明目。治结合膜炎,风疹瘙痒。"

②《内蒙古中草药》:"清肝明目,祛风活血,消肿。治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③《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平肝明目。治恶血症结,头痛,咳逆,皮肤风痒,喉痹,疮痒,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软蒺藜、草决明、青葙子、菊花,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皮肤瘙痒,荨麻疹:软蒺藜、地肤子各适量,煎汤外洗。(《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软蒺藜

药材名称软蒺藜

拼音Ruǎn Jí Lí

别名

出处出自《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和中亚滨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triplex sibirica L.[Obione sibirica Fisch.]2.Atriplex.centralasiatica Ilji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去净杂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地。

2.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吉林、辽宁。

资源分布:1.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自基部分枝,有白粉粒;枝斜升,有条纹。叶互生;叶柄长3~6mm;叶片卵状三角形至菱状卵形,长3~5cm,宽1.5~3cm,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的1对齿较大,成裂片状,下面灰白色,密生粉粒。团伞花序,几遍布叶腋;花单性;雄花花被片5,雄蕊5,花丝基部连合;雌花无花被,为2个合生苞片包围;果期苞片膨大,木质,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刺状突起,顶缘牙齿状,基部楔形。胞果卵形或近圆形,果皮膜质,白色,与种子贴伏。种子直立,红褐色或

栽培1.生于盐碱滩、湖边、河岸和固定沙丘上或见于草地和路边。

2.生于戈壁、荒地、河岸和盐碱化土上。

性状性状鉴别(1)中亚滨藜 胞果外被2片宿存苞片,直径0.4-1.4cm,土黄色或浅绿色。苞片为扁平扇形,有3条放射状隆起的主脉及网状细脉,无棘状突起,上部扇形,边缘波状或稍成5浅裂,基部渐细成短果柄。剥开两苞片露出扁圆形胞果1枚,呈棕色,直径约3mm。表面光滑,一侧有喙状突起。果皮与种皮均薄,剥开后呈淡黄色,富油质。气微弱,味微酸咸。

(2)西伯利亚滨藜 苞片基部具棘状、软棘状或疣状突起,但不刺手。(图3)

药理作用具抗病毒作用及抗血吸虫作用[1]。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祛风止痒;活血消肿;通乳。主目赤肿痛;头痛;头晕;咳逆;喉痹;风疹;皮肤癌痒;肿毒;乳汁不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山东中草药手册》:散风,明目。治结合膜炎,风疹瘙痒。

2.《内蒙古中草药》:清肝明目,祛风活血,消肿。治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3.《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平肝明目。治恶血症结,头痛,咳逆,皮肤风痒,喉痹,疮痒,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叶豆

    药材名称三叶豆别名干枝柳、化食草来源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滇南秔子梢Campylotropis harmsii A. K. Schindl.,以根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

  • 山五味子

    《中药大辞典》:山五味子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拼音Shān Wǔ Wèi Zǐ别名老米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冷饭子(《贵州药檀目录》)。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五味子的根、

  • 西瓜

    《中药大辞典》:西瓜药材名称西瓜拼音Xī Guā别名寒瓜(陶弘景),天生白虎汤(汪颖《食物本草》)。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瓤。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略具5棱,

  • 紫苏苞

    《中药大辞典》:紫苏苞药材名称紫苏苞拼音Zǐ Sū Bāo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用法用量内服:煎

  • 叶象花

    《中药大辞典》:叶象花药材名称叶象花拼音Yè Xiànɡ Huā别名草本一品红(《海南植物志》),一品红(《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猩猩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 玉米油

    药材名称玉米油拼音Yù M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种子成熟时采集,晒干,榨取油。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

  • 一把蔑

    药材名称一把蔑拼音Yì Bǎ Miè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别名乌蔹莓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

  • 太白贝母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药材名称太白贝母拼音Tài Bái Bèi Mǔ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别名尖贝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

  • 姜石

    药材名称姜石拼音Jiānɡ Shí别名沙姜石、礓砾、裂姜石出处1.姜石首载于《新修本草》,列玉石部下品谓:“味咸,寒,无毒……生土石间,状如姜。有五种,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

  • 黄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樟药材名称黄樟拼音Huánɡ Zhānɡ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来源樟科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s.)Nees,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