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酸角

酸角

《中药大辞典》:酸角

药材名称酸角

拼音Suān Jiǎo

别名酸饺(《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酸豆果实。春季采摘,除去种子,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6~20米。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枝多,无刺,小枝被短柔毛,皮孔多,褐色。双数羽状复叶,长8~11厘米,小叶14~40,长圆形,长1~2.4厘米,宽4.5~9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偏斜不等,全缘,两面无毛。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针形;花瓣3,不等大,黄色,有紫红色线纹;下面2枚退化成鳞片;能育雄蕊3枚,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其余退化成刺状,位于合生丝鞘顶端;雌蕊1,子房有柄,具多数胚珠。荚果厚,长圆形,长3~6厘米,宽约2厘米,灰褐色。种子3~10粒,红褐色,光亮,近圆形或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或野生于杂树林、河边、田地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类、d-酒石酸、柠檬酸、甲酸、2-苹果酸等有机酸。并含丝氨酸、β-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和哌啶酸-2。

叶含d-酒石酸、l-苹果酸、牡荆素、异牡荆素、荭草素、异荭草素等。嫩叶及芽中富含铜。

药理作用果肉具轻泻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种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质,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煎剂用以治脓疡。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树皮刚无。其叶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荆素。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抑制作用较强,两者对人员离体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心则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显着舒张血管作用,对麻醉狗的血压,煎剂及水提取物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1克生药/只,两种制剂均无明显毒性。

性味甘酸,凉。

①《滇南本草》:"味甘酸,平。"

②《云南中草药选》:"甘酸,凉。"

功能主治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①《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复方预防中暑,饮食不振,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酸角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角

药材名称酸角

拼音Suān Jiǎo

英文名Fruit of Tamarind, Tamarind Pulp

别名酸饺、酸梅、曼姆、通血香。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marindus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摘,晒干。

原形态酸豆 常绿乔木,高6-20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40,叶片长圆形,长1-2.4cm,宽4-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针形;花冠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上面3枚花瓣发达,下面2枚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状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数。荚果肥厚肉质,圆筒形,直或微弯,灰褐色,长3-6cm,宽约2cm,果实熟时红棕色,味酸。种子3-10颗,近长方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栽培,或逸为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长圆形,长3-6cm,直径约1.5cm。表面深褐色,果皮较厚,质坚硬,内含种子3-10枚。种子条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红褐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味酸。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类有:葡萄糖(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麦芽糖(Daltose),D-阿拉伯糖(D-arabinose);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椽酸(cit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氨基酸主要有:丝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2-哌啶酸(pipecoline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vitamin B1),维生素C(vitamin C),植酸(phytic acid),果胶(pectin)及 5-羟基-2-氧代-3,5-己二烯醛(5-hydroxy-2-oxo-hexa-3,5-dienal)。种子含酒石酸(tartaric acid),部分成二钾盐存在及枸椽酸(citric acid)。并含有甘露聚糖(mannan),戊聚糖(pentosan),半乳糖木糖葡萄聚糖(galactoxyloglucan),木糖葡萄糖低聚糖(xyloglucan),戊糖(pentose)。此外,还含有脂质(lipid),植物凝集素(lectin),亚油酸(linoleic acid),皂甙(saponin),甾醇(sterol),脂肪酸(fatty acid),植酸(phytic acid),蛋氨酸(methionine),半胱氨酸(cysteine)。

叶含木犀草素-8-C-葡萄糖甙(luteolin-8-C-glucoside),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等。

此外,该植物还含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糠醛(furfural),5-甲基-2(3H)-呋喃酮[5-methyl-2(3H)-furanon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5-甲基糠醛(5-methylfurfural)。

药理作用1.果肉具轻泻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种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质,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煎剂用以治脓疡。

2. 抗菌作用: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树皮则无。其叶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荆素。

3.对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抑制作用较强,两者对大鼠离体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心则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显着舒张血管作用,对麻醉狗的血压,煎剂及水提取物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 1g生药/只,两种制剂均无明显毒性。

性味甘酸;凉

归经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和胃消积。主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熬膏。

复方预防中暑,饮食不振,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 酸角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2.《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五叶木通

    药材名称五叶木通别名木通、羊开口、野木瓜、预知子、八月炸、八月扎[果]来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以根与藤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

  • 香堇菜

    药材名称香堇菜拼音Xiānɡ Jǐn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香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odorata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香堇菜Viola

  • 野荞麦

    药材名称野荞麦拼音Yě Qiáo Mài别名苦荞头、金荞麦、荞麦三七、万年荞、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野南荞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dib

  • 黄荆子

    《中药大辞典》:黄荆子药材名称黄荆子拼音Huánɡ Jīnɡ Zǐ别名布荆子(《本草求原》),黄金子(《浙江中药手册》)。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

  • 披针叶卫矛

    药材名称披针叶卫矛拼音Pī Zhēn Yè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披针叶卫矛的根皮、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hamiltonianus Wall.f.lancel

  • 豇豆叶

    《中药大辞典》:豇豆叶药材名称豇豆叶拼音Jiānɡ Dòu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叶片。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野苦梨

    药材名称野苦梨拼音Yě Kǔ Lí来源蔷薇科华西栒子Cotoneaster harrowianus Wils.,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治疗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毛冬瓜根

    药材名称毛冬瓜根拼音Máo Dōnɡ Guā Gēn别名毛花杨桃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的根及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erianthaBenth.[A.davidi

  • 云南柴桂

    药材名称云南柴桂拼音Yún Nán Chái Guì别名柴桂、荷花香、香叶树、三股筋、楠木香来源樟科新樟属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

  • 鳑魮鱼

    《中药大辞典》:鳑魮鱼药材名称鳑魮鱼拼音Pánɡ Pí Yú别名鱊鮬、鳜鯞(《尔雅》),婢聂、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皮鲫(《尔雅翼》),鮬鱼(《滇南本草》),文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