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已寒丸

大已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荜茇肉桂各2千克干姜(炮)高良姜3千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疴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胜,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20粒,食后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元戎》: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肉桂5钱,茯苓5钱,良姜7钱,乌头(炮)7钱,附子(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茴香(炒)1两。

功能主治阴证服四逆辈,胸中发躁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涩赤。

用法用量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摘录《元戎》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荜茇4斤,肉桂4斤,干姜(炮)6斤,高良姜6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

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川乌头(炮,去皮脐,作豆大,再炒黄)1两,干姜(炮裂)1两,良姜(炒)1两,官桂(去粗皮)1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主恶冷湿痹,肘臂挛急,寒嗽痰厥,心中澹澹大动,屈伸不便,积水足浮肿,囊缩。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及疗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猜你喜欢

  • 拔脓净

    药方名称拔脓净处方红升丹、乳香、没药、穿山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排脓止痛,祛腐生新。主窦道、瘘管、慢性骨髓炎窦道、褥疮、手术后伤口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创面,脓肿破溃。用法用量撒患处。摘录《上海市药品标

  • 除风益损汤

    《原机启微》卷下:除风益损汤药方名称除风益损汤处方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各3克藁本前胡防风各2.1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主目为物伤,及血虚头痛。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 九香虫酒

    药方名称九香虫酒处方九香虫40g 白酒400ml炮制1. 将九香虫拍碎,装入纱布袋内;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 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即可饮用。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理气止痛。主治

  • 地黄馎饦

    药方名称地黄馎饦别名地黄面处方地黄(浓捣汁)。制法和面作馎饦。功能主治心痛如虫啮痛,宛转欲死者。用法用量地黄面(《本事》卷七引崔元亮《海上方》)。注意冷淘忌用盐。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生地黄气味甘苦

  • 碎骨丹

    药方名称碎骨丹处方骨碎补4.5千克白及片2千克陈皮4.5千克 茄皮4.5千克 虎胫骨4双冰片500克麝香250克三七4.5千克 地鳖虫2千克血竭2千克乳香4.5千克 川断2千克硼砂2千克没药4.5千克

  • 归魂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归魂散药方名称归魂散处方石膏8两,寒水石4两,阳起石3两(以上3味捣细,研为末,和入新罐内火煨1复时取出,纸铺地上出火毒,入后药),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干姜1两(炮),麻黄

  • 槐实膏

    药方名称槐实膏处方槐实(去皮,取黑者炒,捣末)1合,马牙消(研)3钱,生地黄(捣取自然汁)1合,酥(炼)1两。制法上以银石器盛地黄汁,文武火上,先下槐实末,次下马牙消,不停手搅,常令如鱼眼沸,候煎减一

  • 益寿比天膏

    药方名称益寿比天膏处方鹿茸附子(去皮、脐)牛膝(去芦)虎胫骨(酥炙)蛇床子菟丝子 川续断远志肉肉苁蓉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杏仁生地 熟地 官桂川楝子(去核)山茱萸(去核)巴戟(去心)破故纸杜仲(

  • 葫芦根散

    药方名称葫芦根散处方葫芦根(锉)半两,白药半两,漏芦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葱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 赤火金针

    药方名称赤火金针摘录《回春》卷五。为原书同卷“六圣散”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