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断下丸

大断下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杨氏家藏方》卷七: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猜你喜欢

  • 举胎四物汤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举胎四物汤药方名称举胎四物汤处方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人参白术各6克陈皮升麻各3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升提举胎。治孕妇转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饮食如常,心烦不得卧者。用

  • 疏凿饮子

    药方名称疏凿饮子处方泽泻12克赤小豆(炒)15克商陆6克羌活(去芦)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去芦)9克槟榔9克茯苓皮3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泻下逐水,疏风发表。治水湿壅盛,遍身肿满

  • 治肿饮

    药方名称治肿饮处方灯草1把(先将水1升,煎至500毫升)萝卜子30克(微炒)砂仁6克(微炒)功能主治治水肿。用法用量将二味研末,倾入灯草汤内,略滚即入茶壶内,慢慢吃下。吃尽不见效,如前再煎一服。俟腹响

  • 净固丸

    药方名称净固丸处方槐花(炒)枳壳(去瓤)各3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痔漏下血痒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下。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 调胃散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药方名称调胃散处方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功能主治胀满。用法用量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摘录《古今医鉴》卷六《普济方》卷三九六:调胃散药

  • 传春散

    药方名称传春散处方梅花蕊2钱,桃花蕊(各取阴干)2钱,经霜丝瓜2钱,朱砂2钱,甘草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之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隐在皮肤之间。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3分,煎紫苏饮送下。摘录《医统》卷

  • 大惊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大惊丸药方名称大惊丸处方蛇黄(火煅,醋淬九次,研飞)6克 青礞石(研)3克朱砂(研飞)9克 虾蚂灰雄黄各3克铁粉(研)7.5克制法上药研匀。用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黄连制附丸

    药方名称黄连制附丸处方姜川连1两,煨附子7分。制法上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虚膈塞吞酸。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淡姜汤送下。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参术柴苓汤

    药方名称参术柴苓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柴胡7分,升麻7分,山栀(炒)8分,钩藤钩1钱,甘草(炒)5分。功能主治肝经风热,脾土受克,其证善怒,睡中抽搐,遍身作痒,饮食少思;或疮疡

  • 加减五拗汤

    药方名称加减五拗汤处方麻黄(连根节)、杏仁(留皮尖)、紫苏叶、苦梗、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发散。主外感风寒,咳嗽,洒洒恶寒,鼻流清涕,或鼻塞。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得微汗止。摘录《幼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