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干葛汤

干葛汤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别名葛根汤(《普济方》卷二九八)

处方白干葛枳壳(炒)半夏(制)茯苓生干地黄杏仁各15克黄芩甘草各7.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酒痔。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症因脉治》卷四: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处方干葛、知母石膏大黄枳壳

功能主治温热便结,发热自汗,汗出热仍不减,不恶寒而渴,或壮热唇焦,口渴引饮,谵语神昏,大便不通,脉尺寸洪数,为正阳阳明症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处方干葛2钱,枳实(麸炒)1钱,栀子仁1钱,豆豉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消瘅,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别名干葛散、葛根

处方白干葛半两,枳壳(炒)半两,半夏(制)半两,茯苓半两,生干地黄半两,杏仁半两,黄芩1分,甘草1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酒痔。酒痢便血。

用法用量干葛散(《普济方》卷二一二)、葛根汤(《普济方》卷二九八)。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鸡峰》卷十八: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处方干葛3两,甘草3分,半夏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邪热蓄于胃中,胃中得热则气不清,气不清则阴阳浑,以致心下微烦,恶闻热物,得热即呕,时时喜渴,其脉虚数或细而疾。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竹茹枣许大,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八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处方石膏2两,麻黄(去根节)1两,干葛1两,川芎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

症因脉治》卷一:干葛汤

药方名称干葛汤

别名葛根

处方干葛、桂枝麻黄白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伤寒阳明经表证,目痛,鼻干,不眠,脉弦长。

用法用量里有热,加石膏;时寒时热,加柴胡;恶寒身痛,加羌活;头痛,加川芎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猜你喜欢

  • 矾黄丸

    药方名称矾黄丸别名神仙黄矾丸、蜡矾丸、黄矾丸、护膜丸、黄蜡丸、神仙蜡矾丸、神效黄矾丸、经验矾蜡丸、矾蜡丸处方白矾1两(为末),黄蜡半两(溶开)。制法上旋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定痛生肌,护膜消毒,托里

  • 荷叶藁本汤

    药方名称荷叶藁本汤处方干荷叶4张,藁本1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汁淋漓,热痹痛痒。用法用量以水2斗,煎成5升,去滓,温暖得所,淋渫。摘录《三因》卷三

  • 苦参膏

    《圣济总录》卷十八:苦参膏药方名称苦参膏处方苦参1分,盐1分。制法上为末,先以酒1升,煎至4合,入药2味搅匀,慢火再煎成膏。功能主治白癜风。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生布揩患处令赤,涂之。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 擦牙定痛散

    药方名称擦牙定痛散处方薄荷叶、天花粉、樟脑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牙痛,风热肿痛。用法用量擦患处。效。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 野茴香膏

    药方名称野茴香膏处方野茴香222克除虫菊根44克白鲜皮44克干姜44克蜂蜜1.1千克制法将蜂蜜倒人容器内,置沸水中溶化(水浴),搅拌除沫,将上药共研细过筛之药面,徐徐倒人蜜内,充分搅拌成稀糊状,放置成

  • 百倍丸

    药方名称百倍丸处方败龟版虎骨(上二味,各醋浸一宿,蘸醋炙令黄为度)苁蓉(酒浸一宿)牛膝(酒浸一宿)乳香(另研)没药(另研)木鳖子(去壳)骨碎补(去毛)自然铜(醋淬七次)破故纸(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

  • 楮叶散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楮叶散药方名称楮叶散处方蜗牛(焙干)半两,蛤粉1分,龙胆(去土)1分,桑根白皮(锉,炒)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消渴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煎楮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

  • 诃子人参汤

    药方名称诃子人参汤别名诃子散处方诃子(煨,去核)、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莲肉、升麻、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泻痢,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用法用量诃子散(《嵩崖尊生》卷十三)。摘录《准绳·类方》:卷

  •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川芎防风汤处方桂枝1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防风1两,川芎1两,大枣6枚。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柔痉,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温服

  • 安痛散

    药方名称安痛散处方五灵脂(去砂石)、延胡索(炒,去皮)、苍术(煨)、良姜(炒)、当归(去芦洗)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心胃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醋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