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煎

贝母煎

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秘录》:贝母煎

药方名称贝母煎

处方贝母90克紫菀五味子百部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甘草(炙)各60克

制法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化痰润肺止咳。主暴热咳嗽。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另用地黄汁300毫升,生麦门冬汁100毫升,白蜜50毫升,好酥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先取地黄麦门冬汁及汤汁和煎减半,纳酥、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即成。取如枣大含嚼之,日三,夜再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咸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秘录》

《圣惠》卷四十六:贝母煎

药方名称贝母煎

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五味子半两,百部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卒咳嗽,胸膈不利,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煎至1大盏半,去滓;入生地黄汁5合,生麦门冬汁3合,白蜜3合,酥2两,于银锅内,以慢火煎成膏,收于不津器中。每服1茶匙,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外台》卷九引《延年秘录》:贝母煎

药方名称贝母煎

处方贝母3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百部根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者,研)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暴热咳。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和地黄汁3升,生麦门冬汁1升,白蜜5合,好酥2合,生姜汁1合;又先取地黄麦门冬及汤汁和煎减半;纳酥、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3夜2服。

注意海藻菘菜、咸物。

摘录《外台》卷九引《延年秘录》

医学集成》卷三:贝母煎

药方名称贝母煎

处方贝母、桑皮、苏子、花粉、沙参百合、前罔、射干薄荷枇杷叶。

功能主治小儿肺热胀满,发为龟胸。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鸡峰》卷二十二:贝母煎

药方名称贝母煎

处方贝母、知母榧子仁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漏疮积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空心食前艾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猜你喜欢

  • 托里排脓汤

    药方名称托里排脓汤处方当归白芍(酒炒)人参白术(土炒)茯苓连翘(去心)金银花浙贝母(去心)各3克 生黄耆6克陈皮2.4克肉桂1.8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治疽疮疔肿脓将成者。用法用量水煎服。痈疮等发于胸

  • 天麻防风圆

    药方名称天麻防风圆处方白僵蚕(去丝.嘴.炒)、干蝎(炒),各半两;天麻(去苗)、防风(去苗)、人参,各一两;朱砂(研飞)、雄黄(研)、麝香(研)、甘草(炙),各一分;牛黄一钱。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

  • 大补真元汤

    药方名称大补真元汤处方大熟地1两,生龟板4钱,萸肉4钱,枸杞4钱,泽泻3钱,云苓3钱,生牡蛎4钱,生龙骨4钱,黄耆6钱,丹皮3钱,边桂5分,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气强阴。主视定反动症,两眼不疼不红,又无

  • 宽中沉参散

    药方名称宽中沉参散处方半夏5分,五味子3分,鹿角胶3分,茯苓3分,白术2分,沉香2分,款冬花2分,川芎2分,紫菀2分,石斛2分,山药2分,人参4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消饮,养肺,止咳。主用法用量每

  • 柴胡防风汤

    《症因脉治》卷三:柴胡防风汤药方名称柴胡防风汤处方柴胡防风羌活甘草荆芥川芎干葛 广皮功能主治主外感寒湿,伤于少阳,手足拘挛,不能转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三《伤寒大白》卷二:柴胡防风汤

  • 石莲散

    药方名称石莲散处方石莲肉益智仁龙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梦遗泄精,小便白浊。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米饮调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痘后回毒膏

    药方名称痘后回毒膏处方麻油4两,番木鳖1两(去毛)。制法上同煎枯,捞出木鳖,入壮人头发3两,熬化,滴水成珠,加飞丹2两,收成膏。功能主治痘后余毒,兼治诸般热毒。用法用量外贴。摘录《蕙怡堂方》卷四

  • 百合杏仁粥

    药方名称百合杏仁粥处方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打碎,同鲜百合、粳米共煮为稀粥。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劳嗽。用法用量加白糖适量温服。摘录《

  • 黄花菜炖猪肉

    药方名称黄花菜炖猪肉处方黄花菜50克 瘦猪肉200克 盐适量制法将黄花菜、瘦猪肉清炖加盐佐膳。功能主治生津止渴,利尿通乳。适用于产后乳少。用法用量佐餐食。摘录《经验方》

  • 保肺汤

    《医宗金鉴》卷四十:保肺汤药方名称保肺汤处方白及薏苡仁贝母金银花陈皮苦桔梗苦葶苈甘草节功能主治主肺痈,咳吐脓血。肺痈初起,加防风;溃后,加生黄耆、人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医林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