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夷的国语辞典解释

夷读音为yí,意思是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弄平:~为平地。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古代的锄类工具。古同“怡”,喜悦。古同“痍”,创伤。姓。
夷  部  首
部外笔画
3
夷总笔画
夷  结  构
嵌套结构
夷同音字
常用字表
夷不是常用字
夷统一码
夷  五  笔
GXWI
夷  仓  颉
KN
夷  郑  码
GDYZ
四角号码
50802
通用字表
夷是通用字

夷字读音

yí ㄧˊ

夷字笔顺

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 (夷笔顺图解请看:夷笔顺)

夷相关字典

夷国语辞典解释

夷 yí ㄧˊ

# 名

  • 中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大陆地区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
    1. 如:「徐」、「淮」。
    2. 《后汉书·卷八五·东传·序》:「有九种:曰畎、于、方、黄、白、赤、玄、风、阳。」
  • 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
    1. 如:「蛮夷戎狄」。
  • 同辈。
    1. 《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不争。」
  • 锄草、平土的农具。
    1. 《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斤、????,试诸壤土。」
    2. 《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锯????,试诸木土。」
  • 创伤。
    1. 《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伤。」
    2. 《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不避死亡。」
  • 平易、平安。
    1. 如:「化险为」。
  • 常道。
    1. 《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是训,于帝其顺。」
  • 姓。如周代有诡诸。

    # 动

    • 铲平、使平坦。
      1. 如:「夷为平地」。
      2. 《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灶而为行也。」
      3. 《国语·晋语六》:「灶堙井,非退而何?」
    • 诛除、消灭、平定。
      1. 《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
      2. 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之耳。」
    • 铲草、割草。
      1. 《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之。」
    • 陈放、安置。
      1. 《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于堂,降拜。」
    • 平均。
      1. 《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民者也。」
      2. 唐·孔颖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

    # 形

    • 平坦。
      1. 《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而渊实。」
      2.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而运远,帝初以为疑。」
    • 愉悦。
      1. 《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
    • 傲慢无礼。
      1. 《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固僻远,庸众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