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尸组词

尸相关字典

尸[shī]字在结尾的词语

  • 走尸[zǒu shī]
      谓死尸起立行走。
  • 遁尸[dùn shī]
      中医学病名。流注的一种。
  • 戎宣王尸[róng xuān wáng shī]
      传说为犬戎神名。
  • 蒸骨验尸[zhēng gǔ yàn shī]
      旧时用酒醋蒸熏骨骼以定死因的验尸方法。
  • 决尸[jué shī]
      鞭尸。
  • 积尸[jī shī]
      1.尸体堆积。 2.星名。
  • 覆尸[fù shī]
      亦作“覆屍”。尸体倒地。多指被杀或被杀者。
  • 收尸[shōu shī]
      1.收殓尸体。 2.比喻做下贱的事。 把死在外面(多指非正常死亡)的人的尸体取回火化或埋葬,不使暴露
  • 灶尸[zào shī]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
  • 僵尸[jiāng shī]
      僵硬的死尸。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 僵硬的尸体,比喻腐朽的事物
  • 殭尸[jiāng shī]
      僵硬的死尸。
  • 酳尸[yìn shī]
      古祭礼。尸食毕,主人献酒使少饮或漱口。尸,代表受祭者的活人。
  • 抛尸[pāo shī]
      方言。詈词。谓在外游荡。
  • 传尸[chuán shī]
      1.犹转尸。谓死无葬所。 2.中医称肺结核症。旧题汉华佗《华氏中藏经》有《传尸论》篇。
  • 焚尸[fén shī]
      焚化尸体。
  • 曝尸[pù shī]
      暴露尸骸。
  • 彭尸[péng shī]
      道家说人身有三尸虫﹐圴有大害﹐上尸彭倨好宝物﹐中尸彭质好五味﹐下尸彭矫好色欲﹐合称为“彭尸”。
  • 艳尸[yàn shī]
      指年轻女人的尸体。
  • 祝尸[zhù shī]
      供奉神像,祭祀祷祝,表示崇拜敬仰。
  • 献尸[xiàn shī]
      古代祭礼中向尸者进献祭品。尸,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 祼尸[guàn shī]
      对尸主行灌礼。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 挺尸[tǐng shī]
      睡眠的谑词或詈词。 指挺直睡觉(骂人的话)
  • 起尸[qǐ shī]
      1.使死人复活。 2.起出尸首。 3.为搬动尸首。
  • 枕尸[zhěn shī]
      谓尸骸狼藉。
  • 逆尸[nì shī]
      犹迎尸。古代祭祀仪式之一。
  • 贰尸[èr shī]
      谓祭祀时居于宾客之位,充当主祭的副手。
  • 死尸[sǐ shī]
      1.死人的遗体。 2.詈词。 尸体
  • 衅尸[xìn shī]
      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谓之“衅尸”。
  • 祖状之尸[zǔ zhuàng zhī shī]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
  • 伏尸[fú shī]
      1.谓杀人致死。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4.伏在尸体上。
  • 宾尸[bīn shī]
      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劳,设酒食请尸来吃,叫做宾尸。一说为祭祀名,指卿大夫于祭祀的次日再祭。
  • 裸尸[luǒ shī]
      谓使尸骨暴露于野外。
  • 公尸[gōng shī]
      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
  • 黜尸[chù shī]
      犹黜殡。
  • 三尸[sān shī]
      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
  • 鞭尸[biān shī]
      《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
  • 诈尸[zhà shī]
      1.迷信传说指死人尸体入殓前忽然起立的奇异现象。 2.方言。詈词。指突然叫嚷或做出发狂似的动作。
  • 验尸[yàn shī]
      检验人的尸体,追究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检验命案中的死尸以确定死亡的原因、时间和过程
  • 行尸[xíng shī]
      1.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 2.病名。
  • 烟尸[yān shī]
      香烟头。 香烟头
  • 裹尸[guǒ shī]
      1.包裹尸体。 2.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 活尸[huó shī]
      指毫无生气的人。多比喻苟延残喘行将灭亡的事物。
  • 正尸[zhèng shī]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
  • 暴尸[bào shī]
      死在外面尸体没有收殓埋葬:暴尸街头。
  • 遗尸[yí shī]
      遗体;尸体。
  • 枯尸[kū shī]
      干枯的尸骨。
  • 分尸[fēn shī]
      将尸体分裂。谓惨死。
  • 饯尸[jiàn shī]
      祔祭时献酒给代表死者受祭的尸。古代一种祭礼。
  • 用尸[yòng shī]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晩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
  • 身尸[shēn shī]
      尸体。
  • 弃尸[qì shī]
      无人收殓的尸体。
  • 躺尸[tǎng shī]
      詈词。指睡觉。
  • 热尸[rè shī]
      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 锉尸[cuò shī]
      古代酷刑。割剐尸体。
  • 古尸[gǔ shī]
      古人的尸体,从古代一直保存下来。 古人的尸体,从古代一直保存下来
  • 踣尸[bó shī]
      犹陈尸。语本《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贾公彦疏:“踣者,陈尸使人见之。”
  • 妥尸[tuǒ shī]
      引尸就坐。尸,代表亡灵受祭的活人。
  • 磔尸[zhé shī]
      陈尸。亦指戮尸。
  • 飞尸[fēi shī]
      神名。
  • 检尸[jiǎn shī]
      验尸。
  • 干尸[gān shī]
      外形完整没有腐烂的干瘪尸体。 长期保存下来、外形完整没有腐烂的干瘪尸体
  • 剖尸[pōu shī]
      解剖尸体(多为病理检查)。如:剖尸验看。

尸[shī]字在开头的词语

  • 尸变[shī biàn]
      一种迷信的传说,说是在灵床上的尸体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复活起来又叫“诈尸”。 一种迷信的传说,说是在灵床上的尸体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复活起来又叫“诈尸”
  • 尸葬[shī zàng]
      葬埋尸体。
  • 尸忝[shī tiǎn]
      谦词。犹言无功而得。
  • 尸宠[shī chǒng]
      谓臣见君非而不谏,徒被宠幸。
  • 尸职[shī zhí]
      犹尸位,失职。
  • 尸袭[shī xí]
      替代。
  • 尸官[shī guān]
      犹尸位。
  • 尸厥[shī jué]
      见“尸蹷”。
  • 尸陁林[shī tuó lín]
      见“尸陀林”。
  • 尸谏[shī jiàn]
      陈尸以谏。后泛指以死谏君。 臣子以死来规劝君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
  • 尸注[shī zhù]
      见“尸疰”。
  • 尸窃[shī qiè]
      犹尸位。
  • 尸昧[shī mèi]
      尸位而昏昧。
  • 尸场[shī chǎng]
      人命案的现场。
  • 尸骸[shī hái]
      尸骨;尸体: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家贫无钱,尸骸暴野。
  • 尸布[shī bù]
      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尸饔[shī yōng]
      主管炊食劳作之事。
  • 尸祭[shī jì]
      主祭。
  • 尸次[shī cì]
      古代祭祀时,尸所居的更衣帐。
  • 尸灵[shī líng]
      尸体,遗体。
  • 尸亲[shī qīn]
      命案中死者的亲属。
  • 尸位[shī wèi]
      谓居位而无所作为。 指占着职位却不做事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书.五子之歌》尸位素餐
  • 尸罗[shī luó]
      梵语?īla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 尸居[shī jū]
      1.谓安居而无为。 2.指居位而不尽职。 3.见“尸居余气”。
  • 尸素[shī sù]
      1.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常用作自谦之词。 2.指居位食禄不尽职的人。
  • 尸格[shī gé]
      验尸单格。也称验状﹑尸单。
  • 尸身[shī shēn]
      尸体。
  • 尸首[shī shou]
      人的尸体:将尸首停在床榻上。
  • 尸皮[shī pí]
      1.亦作“尸皮子”。 2.詈词。指衣服。
  • 尸蜡[shī là]
      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尸体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或停留水中,三个月后,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等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灰白色蜡状物质,使埋葬多年的尸体不干枯腐朽。 长期埋葬或沉浸于潮湿环境中的动物尸体的脂肪和肌肉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主要由脂肪酸和脂肪酸钙组成的一种蜡样或油脂质的浅褐色物质
  • 尸寝[shī qǐn]
      如尸体般躺卧。
  • 尸丧[shī sàng]
      尸体失落。
  • 尸解[shī jiě]
      谓道徒遗其形骸而仙去。 指修道者遗弃形骸而成仙,为道家用语
  • 尸夺[shī duó]
      谓病重脱形如尸。
  • 尸启[shī qǐ]
      谓临终进谏。
  • 尸体[shī tǐ]
      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 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
  • 尸乡[shī xiāng]
      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之新蔡镇。田横不愿称臣于汉,自刎于此。事见《史记.田儋列传》。汉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后借指隐者之所居。
  • 尸禄[shī lù]
      见“尸禄素餐”。
  • 尸疰[shī zhù]
      1.亦作“尸注”。 2.中医病名。痨瘵病。即肺结核。病程缓慢且相互传染。
  • 尸鸠[shī jiū]
      即鸤鸠。鸟名。
  • 尸虫[shī chóng]
      1.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 2.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唐柳宗元有《骂尸虫文》。
  • 尸乡翁[shī xiāng wēng]
      指祝鸡翁。
  • 尸臣[shī chén]
      1.主事之臣。 2.犹尸位之臣。指居位而无所作为的臣子。
  • 尸皮子[shī pí zi]
      见“尸皮”。
  • 尸宅[shī zhái]
      指躯壳,肉体。
  • 尸祝[shī zhù]
      1.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 2.祭祀。 3.崇拜。

尸[shī]字的成语

  • 尸鸠之平[shī jiū zhī píng]
      尸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能平均如一。比喻君主公平对待臣民。
  • 尸禄害政[shī lù hài zhèng]
      尸禄:不做事空受俸禄。受俸禄而无所事事,有害政事。
  • 鞭墓戮尸[biān mù lù shī]
      鞭:鞭打;戮:杀戮。把死人从墓里挖出来,加以鞭打和杀戮。形容报恨雪耻的极端举动。
  • 尸位误国[shī wèi wù guó]
      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
  • 尸鸠之仁[shī jiū zhī rén]
      尸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能平均如一。比喻君主公平对待臣民。
  • 以泽量尸[yǐ zé liáng shī]
      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 碎尸万段[suì shī wàn duàn]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 尸禄素食[shī lù sù shí]
      尸:居位;尸禄:受禄而不尽职。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行尸坐肉[xíng shī zuò ròu]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坐肉: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 尸位病民[shī wèi bìng mín]
      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百姓受到损失。
  • 尸山血海[shī shān xuè hǎi]
      形容杀人之多。
  • 伏尸流血[fú shī liú xuè]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 流血浮尸[liú xuè fú shī]
      形容作废极大。
  • 尸冢之间[shī zhǒng zhī jiān]
      在尸首与坟墓之间。比喻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
  • 堆垛死尸[duī duǒ sǐ shī]
      堆垛:堆积;死尸:死人尸体。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陈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 尸骨未寒[shī gǔ wèi hán]
      寒:变冷。尸骨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素餐尸禄[sù cān shī lù]
      素餐:白吃饭;尸禄:空领俸禄,不尽职守。光拿钱而不做事。
  • 流血飘尸[liú xuè piāo shī]
      形容伤亡极大。
  • 借尸还魂[jiè shī huán hún]
      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可将灵魂附于他人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迷信传说人死后灵魂还会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陈腐的旧事物改头换面,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下再一次冒出来
  • 伏尸百万[fú shī bǎi wàn]
      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形容死伤惨重。
  • 横尸遍野[héng shī biàn yě]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这场战争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 行尸走肉[xíng shī zǒu ròu]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活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作为的人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晋. 王嘉《拾遗记》
  • 尸居龙见[shī jū lóng xiàn]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静如尸而动如龙
  • 梦尸得官[mèng shī de guān]
      旧时迷信说法,梦见死尸是得官的预兆。
  •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 尸横遍野[shī héng biàn yě]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形容被杀死的人极多
  • 尸居余气[shī jū yú qì]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 三尸五鬼[sān shī wǔ guǐ]
      比喻奸佞之臣。
  • 五马分尸[wǔ mǎ fēn shī]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又称“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古代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别拴住人的头部和四肢,把人扯开。现多比喻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散
  • 残尸败蜕[cán shī bài tuì]
      残:破损的;败:败坏了的;蜕:昆虫脱的皮。残损的尸体,败坏了的躯壳。形容腐烂的骸骨。
  • 拱默尸禄[gǒng mò shī lù]
      拱默:拱手沉默,无话可说;尸禄:受禄却不尽职守。指坐享俸禄,无所事事的官僚。
  • 谏尸谤屠[jiàn shī bàng tú]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 鸡尸牛从[jī shī niú cóng]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三尸暴跳[sān shī bào tiào]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尸位素餐[shī wèi sù cān]
      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指空占着职位,什么事也不做,白吃闲饭。后亦用作谦词,表示未尽职守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汉书.朱云传》虚食重禄,素餐尸位。——汉. 王符《潜夫论.思贤》

尸[shī]字在中间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