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炉组词

炉相关字典

炉[l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手炉[shǒu lú]
      1.仪仗队﹑侍者或僧人作法事时所执的香炉。 2.手执香炉。 3.冬天暖手用的小铜火炉。 冷天烘手取暖用的小火炉。随身携带方便
  • 跃炉[yuè lú]
      喻自以为能,急于求用。
  • 金炉[jīn lú]
      1.金属铸的香炉。 2.为香炉之美称。
  • 被炉[bèi lú]
      旧时适用于床褥间的一种取暖炉。
  • 香炉[xiāng lú]
      1.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2.指庐山香炉峰。 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
  • 缸炉[gāng lú]
      方言。一种烘制的甜饼。
  • 平炉[píng lú]
      又称“马丁炉”。外形如平顶房子的一种床式反射炼钢炉。主要由炉头、熔炼室、蓄热室和沉渣室等组成。由法国冶金学家马丁于1865年发明。很长时期一直是炼钢主力,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转炉和电炉所代替。 炼钢炉的一种,放原料的炉底像浅盆,炉体用耐火材料砌成
  • 铁炉[tiě lú]
      1.铁制的火炉。 2.铁匠所用的炉子。用以烧软或熔化铁块﹑铁器﹐便于铸造加工。
  • 提炉[tí lú]
      1.有提梁的香炉。 2.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
  • 御炉[yù lú]
      御用的香炉。
  • 薰炉[xūn lú]
      亦作“薰鑪”。用于熏香等的炉子。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唐 杨炯《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清 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施与 青羊宫 的。”
  • 汽炉[qì lú]
      指以煤油做燃料的炊事用的炉子。
  • 脚炉[jiǎo lú]
      冷天烘脚用的小铜炉,状圆而稍扁,有提梁,盖上有许多小孔,炉中燃烧炭墼、锯末或砻糠。
  • 出炉[chū lú]
      比喻刚出来的。
  • 太乙炉[tài yǐ lú]
      道家炼丹的炉。
  • 博山炉[bó shān lú]
      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
  • 膏炉[gāo lú]
      熏炉。
  • 马丁炉[mǎ dīng lú]
      平炉。法国工程师马丁(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炉炼钢法的基础﹐因而得名。
  • 小炉[xiǎo lú]
      一种可移动的烹调家具,顶部有一个或几个炉盘,用煤气或电点燃,但是没有烤箱:亦指带有烤箱的很小炉子。 一种可移动的烹调家具,顶部有一个或几个炉盘,用煤气或电点燃,但是没有烤箱;亦指带有烤箱的很小炉子
  • 高炉[gāo lú]
      从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直立圆筒形,内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由顶上的开口装料(矿石、石灰石、焦炭等),铁水从靠近炉底的口流出。 借高压空气流强迫燃烧的炉子,特指那种在高温下用适当的燃料和熔剂还原矿石进行冶炼的炉子
  • 鼎炉[dǐng lú]
      1.道士炼丹的鼎和炉。 2.指鼎形香炉。
  • 跪炉[guì lú]
      谓跪于炉前烧香。
  • 沸腾炉[fèi téng lú]
      锅炉的一种,因烧煤时空气把煤粒吹得上下翻动,像开水沸腾而得名。导热强度高,可烧用劣质煤或矸石。
  • 火炉[huǒ lú]
      (火炉儿)炉子。也叫火炉子。
  • 拨炉[bō lú]
      拨弄炉灰。
  • 炼铁炉[liàn tiě lú]
      即高炉。从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
  • 回炉[huí lú]
      重新熔化(金属);重新烘烤(烧饼之类):废铁回炉ㄧ回炉重造◇落榜考生回炉补课。
  • 炼焦炉[liàn jiāo lú]
      用烟煤炼制冶金焦炭的炉子。又称焦炉。 用烟煤通过特定设备冶炼焦炭的炉子。也叫“焦炉”
  • 司炉[sī lú]
      烧锅炉的工人。 负责烧锅炉的人火车司炉
  • 走炉[zǒu lú]
      亵语。谓泄漏元神。
  • 抟炉[tuán lú]
      即胡饼。
  • 宣炉[xuān lú]
      见“宣德炉”。
  • 瓦炉[wǎ lú]
      用陶土烧制的香炉。
  • 电炉[diàn lú]
      利用电能产生热量的设备,有电弧电炉、电阻电炉、感应电炉等几种。用于取暖、炊事以及工业上加热、烘干、冶炼等。
  • 鸿炉[hóng lú]
      亦作“鸿鑪”。1.大火炉。2.比喻天地。
  • 油炉[yóu lú]
      1.烧油(如煤油)的炉子。2.一种用油作为燃料的燃烧室。
  • 暖炉[nuǎn lú]
      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近年亦有电暖炉。
  • 电磁炉[diàn cí lú]
      利用电磁感应引起涡流加热的灶具。
  • 被中香炉[bèi zhōng xiāng lú]
      一种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炉。
  • 螭炉[chī lú]
      以螭形为饰的香炉。
  • 洋炉[yáng lú]
      西式火炉。以煤作燃料,设置铁皮烟筒散发热量并通烟于室外。
  • 风生炉[fēng shēng lú]
      厨房用的炉子。
  • 宣德炉[xuān dé lú]
      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 竹炉[zhú lú]
      1.亦作“竹垆”。 2.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 檀香炉[tán xiāng lú]
      烧檀香的香炉。
  • 玉炉[yù lú]
      1.熏炉的美称。 2.道家炼丹炉。
  • 化铁炉[huà tiě lú]
      用于熔化生铁以便铸铁的竖炉,内衬为耐火砖。金属、焦炭和熔剂(如果使用的话)从顶部装入,从靠近底部鼓风。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冲天炉,在小型铸造生产中也用三节炉或搀炉;熔炼优质或特种铸铁时也用反射炉、电弧炉、感应炉等。 用于熔化生铁以便铸铁的竖炉,内衬为耐火砖。金属、焦炭和熔剂(如果使用的话)从顶部装入,从靠近底部鼓风。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冲天炉,在小型铸造生产中也用三节炉或搀炉;熔炼优质或特种铸铁时也用反射炉、电弧炉、感应炉等
  • 鑉炉[hé lú]
      即“钾炉”。一种穿孔的小箭。
  • 肉香炉[ròu xiāng lú]
      谓在头顶燃油灯以奉佛。后为流弊﹐五代时曾予以禁止。
  • 水火炉[shuǐ huǒ lú]
      一种便于移动的金属小火炉,旁有一小门,上有两孔,以置茶壶﹑小镬,可供暖酒热水之用。
  • 袖炉[xiù lú]
      1.亦作“袖垆”。 2.一种熏衣烤手用的小烘炉。
  • 烘炉[hōng lú]
      火炉。 火炉。烘焙、加热或干燥用的砖石炉灶
  • 鼓风炉[gǔ fēng lú]
      装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
  • 湛炉[zhàn lú]
      见“湛卢”。
  • 煤球炉[méi qiú lú]
      以煤球作为燃料的炉子。多用于烧煮食物等。
  • 兽炉[shòu lú]
      兽形的香炉。
  • 卧褥香炉[wò rù xiāng lú]
      汉武帝时巧匠丁绶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 微波炉[wēi bō lú]
      一种利用微波加热的炊具。由磁控管、波导、搅拌器、炉腔、电源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工作时微波,从各个角度进入炉腔,使放在里面的食物的分子振荡、摩擦而产生热量,食物的内部和外部一起受热。 由微波进入食物引起产热效果藉以烹煮食物的炉子
  • 六一炉[liù yī lú]
      道家的炼丹炉。
  • 虬炉[qiú lú]
      饰有虬龙形的香炉。
  • 八卦炉[bā guà lú]
      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 宝炉[bǎo lú]
      熏香炉的美称。
  • 边炉[biān lú]
      即火锅、暖锅:打边炉|边炉蚬子羹。
  • 转炉[zhuàn lú]
      炉体两旁装有横轴,操作时可绕轴转动的炼钢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按空气或氧气鼓入的方式不同,分为底吹式、侧吹式和顶吹式三种。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冶炼铜、镍、硫时也常应用。 一种可以转动的圆筒状炼钢高炉
  • 造化炉[zào huà lú]
      喻天地。语本《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 大炉[dà lú]
      亦作“大鑪”。《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
  • 卖炉[mài l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后即以“卖炉”指卖酒。
  • 阳炉[yáng lú]
      炼丹炉。
  • 锅炉[guō lú]
      产生水蒸气的装置,由盛水的钢制容器和烧火的装置构成。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取暖或发动蒸汽机、汽轮机。有的锅炉也用来烧热水。
  • 滊炉[xì lú]
      蒸汽锅炉。
  • 地炉[dì lú]
      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2.就地挖砌的火炉。 3.火炕。又称地炕。
  • 烤炉[kǎo lú]
      1.一种烹调器具,其中待烹调的食物依靠金属栅格被置于热源(如烧红的煤或电热)上方。2.一种用来焙炒咖啡或花生的设备。3.专供焙、烤、烘、灸用的机器或装置。
  • 焦炉[jiāo lú]
      炼焦炉。 炼焦炉,一种通常由耐火砖和耐火砌块砌成的炉子,用于使煤炭化以生产焦炭
  • 行炉[xíng lú]
      可以移动的小火炉。
  • 灰炉[huī lú]
      火炉。
  • 红炉[hóng lú]
      1.烧得很旺的火炉。 2.今亦指打铁炉。
  • 笼炉[lóng lú]
      取暖用的火炉。

炉[l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炉条[lú tiáo]
      炉膛与炉底之间承燃料的铁条,作用与炉箅子相同。 炉膛与炉底之间承燃料的铁条,作用与炉箅子相同
  • 炉橐[lú tuó]
      1.冶炉与风箱。 2.指冶炉旁吹火令炽的风箱。
  • 炉坑[lú kēng]
      承接炉灰的地方。 火炉下面用于通风及堆积灰渣的坑
  • 炉丁[lú dīng]
      炉工;铁匠。
  • 炉捶[lú chuí]
      1.亦作“炉锤”。亦作“炉椎”。 2.炉与锤。指冶炼锻造。 3.比喻造化﹐陶铸。 4.比喻构思熔裁或构思熔裁的能力。 5.比喻军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 炉身[lú shēn]
      1.鼓风炉炉腰以上的炉腔。2.鼓风炉或熔铁炉的炉床或熔化区以上部分。
  • 炉亭[lú tíng]
      专供岁末或冬季安放火炉的亭子。
  • 炉火[lú huǒ]
      1.生了火的炉子。 2.谓道士炼制丹药。 3.炉中之火。
  • 炉气[lú qì]
      指炉中的香气。
  • 炉槌[lú chuí]
      见“炉锤”。
  • 炉情[lú qíng]
      冶炼炉冶炼矿石或金属时的情况。
  • 炉熏[lú xūn]
      1.熏香;焚香。 2.香炉中的烟。
  • 炉龄[lú líng]
      一般指工业用炉的炉衬从开始使用到损坏这段时间内熔炼的炉数。
  • 炉峤[lú qiáo]
      指庐山香炉峰。
  • 炉前[lú qián]
      1.轮船锅炉前向炉膛送燃料的场地。2.炉膛前司炉站立的场地。
  • 炉渣[lú zhā]
      冶金熔炼过程中所产生的渣滓。它包含金属杂质﹑燃料灰和熔剂等,可作水泥和砖等的原料。 冶炼时与金属分离的杂质形成的渣滓
  • 炉煅[lú duàn]
      熔炼与铸造。
  • 炉炉匠[lú lú jiàng]
      铁匠。
  • 炉床[lú chuáng]
      1.鼓风炉的最低部分,在风口处收集熔化的金属和炉渣的地方。2.冶炼炉、反射炉或平炉的底部上的部分,使矿石和金属暴露在火焰中。
  • 炉炷[lú zhù]
      炉中香。
  • 炉瓦[lú wǎ]
      用耐火材料做成的瓦状物,砌在炉内作为内衬。
  • 炉峰[lú fēng]
      亦作“炉峯”。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 炉台[lú tái]
      炉子上面可以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炉灶表面供放置物品的平台别把衣服放炉台上
  • 炉食饽饽[lú shí bō bō]
      一种烤制的面食。
  • 炉鼎[lú dǐng]
      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2.借指炼丹。 3.指庐山香炉峰。
  • 炉眼[lú yǎn]
      1.炉膛。 2.冶炼炉上供察看炉情的小窗口。
  • 炉烬[lú jìn]
      炉灰;香灰。
  • 炉穗[lú suì]
      犹炉篆。
  • 炉灶[lú zào]
      炉子和灶的统称。 一种围住受控制的火力(如木柴、煤 、煤气、电所发出的)的烹饪装置,有硬金属板或开式支架的平顶以便有存放炊具处
  • 炉炭[lú tàn]
      炉中的炭火。
  • 炉先生[lú xiān shēng]
      炉甘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炉甘石》。
  • 炉料[lú liào]
      加入冶炼炉的矿石和其他催化材料。 加入冶炼炉的矿石和其他催化材料
  • 炉香[lú xiāng]
      1.熏炉里的香气。 2.香炉里的香。
  • 炉灰[lú huī]
      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
  • 炉门[lú mén]
      1. 见“炉口”。2.玻璃熔炉的炉口。
  • 炉烟[lú yān]
      亦作“炉煙”。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4.指炉火。
  • 炉甘石[lú gān shí]
      指菱锌矿。有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作用,是治疗眼疾的主要药物。
  • 炉箅子[lú bì zi]
      炉膛和炉底之间承煤漏灰的铁屉子。 炉膛和炉底之间承煤漏灰的铁屉子
  • 炉鼎之客[lú dǐng zhī kè]
      指炼丹术士。

炉[l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烧头炉香[shāo tóu lú xiāng]
      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
  • 毡炉会[zhān lú huì]
      宋代每年十月初一﹐游士在庐山白鹿洞举行的一种酒会。
  • 香炉角[xiāng lú jiǎo]
      指后代。
  • 头炉香[tóu lú xiāng]
      凌晨在神佛像前为表虔诚烧的第一支香。
  • 阿迦炉香[ā jiā lú xiāng]
      见“阿迦嚧香”。
  • 回炉复帐[huí lú fù zhàng]
      比喻重温旧好。
  • 香炉峰[xiāng lú fēng]
      亦作“香炉峯”、亦作“香鑪峯”。江西省 庐山 北部名峰。奇峰突起,状似香炉,峰顶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有数峰。 北香炉峰 下有 白居易 草堂遗址。附近多瀑布,为 庐山 胜景之一。
  • 白炉子[bái lú zi]
      北京一带称用石膏﹑石棉和耐火黏土做成的小炉子。
  • 出炉银[chū lú yín]
      颜色名。

炉[lú]字的成语

  • 另起炉灶[lìng qǐ lú zào]
      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 官法如炉[guān fǎ rú lú]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 炉火纯青[lú huǒ chún qīng]
      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炼丹术士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他的表演艺术几达炉火纯青的程度
  • 洪炉燎发[hóng lú liáo fà]
      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 冬箑夏炉[dōng shà xià lú]
      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 洪炉燎毛[hóng lú liáo máo]
      洪炉:大炉子;燎:烧。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问题极易解决。
  • 踞炉炭上[jù lú tàn shàng]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 熔于一炉[róng yú yī lú]
      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 红炉点雪[hóng lú diǎn xuě]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 别具炉锤[bié jù lú chuí]
      炉锤:冶炼锻造的工具。形容具有独特的造诣。
  • 夏炉冬扇[xià lú dōng shàn]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