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
烧相关字典
烧[shāo]字在开头的词语
- 烧刀[shāo dāo]
1.亦称“烧刀子”。 2.即烧酒。
- 烧金[shāo jīn]
1.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 2.谓以金为釜。极言生活奢华。
- 烧丹[shāo dān]
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 烧焰儿[shāo yàn ér]
方言。烧火做饭的燃料。
- 烧心壶[shāo xīn hú]
即茶炊。用铜铁等制的烧水的器具,供沏茶用。参见“茶炊”。
- 烧空[shāo kōng]
映红天空。
- 烧利市[shāo lì shì]
旧时迷信者烧纸祭神,以求吉利或感谢神的保佑。
- 烧爇[shāo ruò]
焚烧。
- 烧化[shāo huà]
指烧掉尸体﹑纸钱等。
- 烧焦[shāo jiāo]
由于过度烧、烤而炭化变色。如:烤肉的底部被厨师烧焦了。 由于过度烧、烤而炭化变色烤肉的底部被厨师烧焦了
- 烧葬[shāo zàng]
1.火葬。 2.焚烧送葬物。
- 烧锅子[shāo guō zi]
方言。叽哩呱啦的斥骂声。亦指爱叽哩呱啦地斥责别人的人。
- 烧羹饭[shāo gēng fàn]
指祭祀祖先。
- 烧头[shāo tóu]
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头,以示虔诚。
- 烧燌[shāo bèn]
烧毁。燌,同“焚”。
- 烧碱[shāo jiǎn]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有强碱性,用于工业生产。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有强碱性,用于工业生产
- 烧点[shāo diǎn]
犹焦点。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 烧炙[shāo zhì]
烧烤。
- 烧烬[shāo jìn]
野火的灰烬。
- 烧针[shāo zhēn]
火针。
- 烧毁[shāo huǐ]
焚烧毁灭,焚烧毁坏。 焚烧毁灭;焚烧毁坏上星期六他们的房子烧毁了
- 烧银[shāo yín]
1.燃点银灯。 2.指炼丹。
- 烧尾[shāo wěi]
1.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2.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3.喻显达。
- 烧锅[shāo guō]
1.指在灶下烧火。泛指烧菜做饭。 2.指酿酒的作坊。 3.烧煮食物的炊具。 制做白酒的作坊
- 烧刀子[shāo dāo zi]
见“烧刀”。 〈方〉∶烧酒
- 烧包[shāo bāo]
1.方言。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 2.方言。谓荒唐或挥霍。
- 烧纸马[shāo zhǐ mǎ]
指祀神。
- 烧指[shāo zhǐ]
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指,以示虔诚。
- 烧毛[shāo máo]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
- 烧胤[shāo yìn]
谓遗火延烧。
- 烧丹炼汞[shāo dān liàn gǒng]
指道教徒用朱砂(丹)﹑水银(汞)等烧炼所谓的仙药。
- 烧镫[shāo dèng]
见“烧灯”。
- 烧焚[shāo fén]
烧毁;烧掉。
- 烧卖[shāo mai]
食品名。用不发酵的面粉制成很薄的皮,包馅,顶上捏成折儿,然后蒸熟。 烫面薄皮包馅制成的食品,蒸熟吃。俗称作“烧麦”
- 烧缸地[shāo gāng dì]
取土烧酒缸之处。
- 烧蜡[shāo là]
燃点灯烛。
- 烧焊[shāo hàn]
用气焊或电焊方法焊接。 用电焊或气焊的方法把断裂的或分开的物品焊接起来
- 烧饭[shāo fàn]
1.辽﹑金﹑元俗,祭祀后,焚烧祭祀用的酒食。 2.指祭奠。 3.烧火煮饭。 〈方〉∶做饭
- 烧角文书[shāo jiǎo wén shū]
为示紧急而烧去封套一角的书信或文件。
- 烧烟烟[shāo yān yān]
烧树枝令生烟。表示烧香。藏族敬神的方式。
- 烧头炉香[shāo tóu lú xiāng]
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
- 烧燔[shāo fán]
烧焚;烧毁。
- 烧纸[shāo zhǐ]
1.亦作“烧纸钱”。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 2.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 3.引火用的纸卷。
- 烧牛[shāo niú]
指火牛阵。战国后期,燕军攻破齐国。后齐将田单乘敌松懈,在千馀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使牛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结果大败燕军,收复失去的七十馀城。见《史记.田单列传》。
- 烧铄[shāo shuò]
烧熔。
- 烧破眼[shāo pò yǎn]
犹眼红。
- 烧埋[shāo mái]
1.指办理丧事,安葬死者。 2.见“烧埋银”。 殡葬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 冯家作烧埋之费。——《红楼梦》
- 烧埋银[shāo mái yín]
1.亦称“烧埋钱”。 2.办理丧事﹑安葬死者的钱。
- 烧夷[shāo yí]
烧毁使成为平地。
- 烧劫[shāo jié]
1.佛教语。指坏劫(世界毁灭)时的大火灾。 2.泛指火灾。
- 烧纸钱[shāo zhǐ qián]
见“烧纸”。
- 烧荒[shāo huāng]
烧掉荒地上的野草以便开垦:烧荒垦殖。
- 烧瓷[shāo cí]
1.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瓷器。 2.北京出产的特种工艺品之一。类似景泰蓝,铜胎,不掐丝,用珐琅瓷釉描绘而成。
- 烧灰[shāo huī]
1.焚物使成灰。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 烧云[shāo yún]
1.映红了云。 2.喻羞晕。 3.指举烟火。 见“发光云”
- 烧畬[shāo shē]
烧荒种田。
- 烧乎乎[shāo hū hū]
形容灼热感。
- 烧薪[shāo xīn]
《北史.陈奇传》:“﹝游雅﹞取奇注《论语》﹑《孝经》烧于庭内。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后以“烧薪”谓著作没有价值,只能当柴烧掉。
- 烧杯[shāo bēi]
一种敞口的细高容器(有玻璃制的、瓷制的或金属制的),带有一个伸出的唇为倾出液体用,供化学工作者和药剂师使用。 一种敞口的细高容器(有玻璃制的、瓷制的或金属制的),带有一个伸出的唇为倾出液体用,供化学工作者和药剂师使用
- 烧春[shāo chūn]
1.酒名。 2.形容春意浓重。
- 烧当[shāo dāng]
汉代西羌部族名。
- 烧香[shāo xiāng]
1.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3.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 烧灼[shāo zhuó]
高温炙烫。 用烧、烫使受伤十六世纪时,一切创伤都是用烙铁烧灼或用沸油注烫作正当治疗。——《截肢和输血》
- 烧财神[shāo cái shén]
1.旧时迷信的人祭财神消灾求福,称“烧财神”。参见“烧路头”。 2.指奉承富人。
- 烧伤[shāo shāng]
因火灼、电、腐蚀剂或放射线的作用而造成的身体损伤,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破坏与充血,常起水泡;在严重病例中可有组织烧焦,根据烧伤的范围与程度而分为一度、二度或三度烧伤。
- 烧钱纸[shāo qián zhǐ]
见“烧钱”。
- 烧焫[shāo ruò]
1.焚烧;焚毁。 2.犹残害。
- 烧薙[shāo tì]
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烧制[shāo zhì]
以火烧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窑里烧。如:烧制陶器。
- 烧地[shāo dì]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 2.把地面烧热。
- 烧眼[shāo yǎn]
1.耀眼。 2.衣物被火烧成的窟窿。
- 烧火[shāo huǒ]
1.使燃料燃烧。 2.指担负做饭﹑做菜等炊事工作。 使柴、煤等燃料燃烧烧火做饭
- 烧炼[shāo liàn]
亦作“烧鍊”。1.谓道教徒烧炉炼丹。2.冶炼。
- 烧畲[shāo shē]
烧荒种田。
- 烧马[shāo mǎ]
元代俗语。指大祭。
- 烧结[shāo jié]
加热小块矿石或粉末,使粘结。 加热小块矿石或粉末,使粘结
- 烧燕[shāo yàn]
烤熟的燕肉。传说龙嗜食之。
- 烧瓶[shāo píng]
加热或蒸馏液体用的仪器,一般用玻璃制成。有蒸馏烧瓶(图一)、圆底烧瓶(图二)、三角烧瓶(图三)、三口烧瓶(图四)等。
- 烧埋钱[shāo mái qián]
见“烧埋银”。
- 烧鸭[shāo yā]
即烤鸭。
- 烧猪[shāo zhū]
烧烤猪肉。亦指烤熟的猪肉。
- 烧钱[shāo qián]
焚化纸钱。
- 烧研[shāo yán]
烧制过的砚。研,同“砚”。
- 烧槽[shāo cáo]
琵琶名。
- 烧煿[shāo bó]
烧烤。
- 烧酒[shāo jiǔ]
1.唐时酒名。 2.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 3.酿酒。 白酒
烧[shāo]字在结尾的词语
- 生烧[shēng shāo]
活烤。
- 屠烧[tú shāo]
- 烈烧[liè shāo]
炽烈的野火。
- 白烧[bái shāo]
烧酒的俗称。
- 低烧[dī shāo]
即低热。 体温在37.5-38摄氏度叫低烧。也说低热他在发低烧
- 爇烧[ruò shāo]
燃烧。
- 劫烧[jié shāo]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 延烧[yán shāo]
蔓延燃烧。
- 红烧[hóng shāo]
一种烹调方法,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红烧肉丨红烧鲤鱼。
- 焚烧[fén shāo]
烧毁;烧掉:焚烧毒品。
- 狂烧[kuáng shāo]
猛烈的野火。
- 赤烧[chì shāo]
指晩霞,夕照。因红似火烧,故称。
- 高烧[gāo shāo]
人的体温在39℃以上叫高烧。也叫高热。
- 发烧[fā shāo]
体温增高。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如超过37.5℃,就是发烧,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说发热。
- 残烧[cán shāo]
1.馀烬。
- 野烧[yě shāo]
犹野火。
- 远烧[yuǎn shāo]
远处的野火。
- 穷烧[qióng shāo]
方言。意谓穷人摆阔。
烧[shāo]字的成语
- 不伏烧埋[bù fú shāo mái]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饥火烧肠[jī huǒ shāo cháng]
饥不可忍,如火烧肚肠。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饥饿强烈,胃肠中有火烧火燎之感
- 惹火烧身[rě huǒ shāo shēn]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烦,结果害了自己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 冯氏,都送将出来。——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 放火烧山[fàng huǒ shāo shān]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 烧犀观火[shāo xī guān huǒ]
比喻洞察事物。
- 烧桂煮玉[shāo guì zhǔ yù]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 饥焰中烧[jī yàn zhōng shāo]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 拣佛烧香[jiǎn fó shāo xiāng]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挑拣符合自己心愿的佛事奉烧香,比喻待人接物不一视同仁,厚张薄李
- 赤舌烧城[chì shé shāo chéng]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 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g shāo]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 薰香自烧[xūn xiāng zì shāo]
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
- 覆酱烧薪[fù jiàng shāo xīn]
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ao]
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比喻事态十分严重 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宋. 释普济《蒋山法泉禅师》
- 妒火中烧[dù huǒ zhōng shāo]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使他妒火中烧
- 奸掳烧杀[jiān lǔ shāo shā]
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 汤烧火热[tāng shāo huǒ rè]
指生病发高烧。
- 烧香礼拜[shāo xiāng lǐ bài]
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烧[shāo]字在中间的词语
- 火烧云[huǒ shāo yún]
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 清晨或傍晚由于阳光的映射天空出现的红霞
- 剪须烧药[jiǎn xū shāo yào]
唐太宗与李绩君臣间的故事。李绩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见《旧唐书.李绩传》。
- 叉烧肉[chā shāo ròu]
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 燃烧弹[rán shāo dàn]
弹丸内装有燃烧剂,用于引燃或烧毁目标的弹药。按燃烧剂的作用性质,可分为集中性燃烧弹和分散性燃烧弹。前者用于不易燃目标,后者用于易燃的大面积目标。航空炸弹、炮弹、手榴弹等均有燃烧弹。引信药包弹体燃烧剂盒抛射药燃烧弹
- 可烧而走[kě shāo ér zǒu]
可用火攻战术使(他们)败逃。走,逃跑,使动用法,使…走。如:可烧而走之。——《资治通鉴》。 可用火攻战术使(他们)败逃。走,逃跑,使动用法,使…走可烧而走之。——《资治通鉴》
- 发烧友[fā shāo yǒu]
〈方〉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 红烧肉[hóng shāo ròu]
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 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