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余夫

余夫

余(餘)

战国时国家授田对象之一。《孟子·滕文公上》:“余夫二十五亩。”《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㕓,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㕓,田百亩,莱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㕓,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亦如之。”余夫之身份与授田量有五说:(1)《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余夫者,一家一人受田,其余老小尚有余力者受二十五亩,半于圭田,谓之余夫也。”其所受田、莱之比例,当如《周礼》所言上、中、下三等。且“余夫”只受田,“不当征赋”;(2)《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古代授田“五口为一家”,“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多于五口,名曰余夫。“余夫以率受田二十五亩”;(3)《汉书·食货志》:“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农民户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郑玄《周礼》注亦引此说;(4)《周礼·地官·载师》贾公彦疏,同意“农民户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之说,但认为《孟子》所言受二十五亩田之“余夫”,乃“年二十九以下未有妻”者,《周礼》所言“余夫”则是“三十有妻”,与正夫同样“受田百亩”者。并疏《遂人》云:“六遂之中,家一人为正卒,第二者为羡卒,自外并为余夫”,凡余夫,不任力役;(5)孙诒让《周礼正义》谓:“余夫之名与正夫皆起于一夫一妇”,凡年二十以上已娶妻授室,但尚未与父兄分居自立门户之正夫子弟,皆为“余夫”,受田量为二十五亩。“余夫”即“羡卒”,不服兵役,而服力役。

猜你喜欢

  • 太史公自序

    西汉司马迁在完成《史记》后所写的序言。文中首述司马氏的史官世家,次录其父司马谈所著《论六家之要指》,再述自己的生平身世和撰著《史记》的缘由和目的,以及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反映司马迁历史观及撰著《史记》的

  • 木蒺藜

    见“铁蒺藜”。

  • 司烜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烜氏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要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烜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㕎馺可汗

    ?—840唐时漠北回鹘汗国可汗。公元839—840年在位。彰信可汗族属。原称㕎馺特勤,讹称署飒可汗,又名勿笃公。开成四年(839)掘罗勿逼杀彰信可汗,他得立。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

  • 坐赃

    刑法用语。即以赃论罪。《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二人以上合谋盗窃,并赃以论;非合谋,则各坐赃。《后汉书·质帝纪》:“豫章太守虞续坐赃,下狱死。”后多以坐赃入刑律。唐律列为六赃之一。指官吏虽非直

  • 郓王

    金代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完颜神土门、张通古、完颜按答海、完颜琮等先后受封。

  • 方耀

    ?—1891清广东普宁人,字照轩。咸丰初年随父方原举办团练。嗣投效官军,参与镇压广西天地会义军,并转战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镇压太平军,累迁至副将。同治七年(1868)升授总兵,在广东潮州创“选举清乡法

  • 鲁允昌

    ?—1643明末土族土司。世居连城(在今甘肃永登),也称连城土司,世袭指挥使。明末,曾联结祁廷谏等抗拒经略河西的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崇祯十六年(1643)冬,起义军攻占连城时,被俘杀。

  • 广学会

    清末由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上海设立的出版机构。光绪十三年(1887)由三年前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而成。二十年改名广学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第一任董事长,韦廉臣、李提摩太等先后任总干事。主要会员

  • 指挥使司

    官署名。金代置。凡州府所募射粮军、牢城军,每五百人为一指挥使司。设使掌本司事。分为四都,都设左右什将、承局、押官各一人。如本处军员不足,三百人或二百人亦设指挥使,百人则止设军使,百人以下立为都,不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