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文学与宗教

唐代文学与宗教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道教徒以李耳(著《道德经》)为教主。唐朝皇帝与教主攀亲,尊崇道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唐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思想。在大乘、小乘各宗派中,禅宗是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压倒其他宗派。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文学(包括诗、文、小说)也受到佛、道二教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例如,在著名的大诗人中,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以“诗佛”名世。王维、李白的诗,是佛、道思想的“结晶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和尚、道士亦有能诗、文、讲唱者。

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学术界对唐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重视,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孙昌武、陈允吉、葛兆光等有专著问世。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文学家评传中,也有涉及。单篇论文尤多。举例来说:总体方面,如对诗与禅的关系,古文运动与佛教的关系等,有所论述;作家方面,如对王维诗中的禅宗思想及其与南北宗禅僧的交游,佛教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影响,以辟佛著名的韩愈的“阳儒阴释”问题,白居易对儒、释、道的牵合,李贺的宇宙论和人生观渊源于《楞伽经》等,作了探索;作品方面,对韩愈《南山诗》与密宗“曼荼罗画”,柳宗元《黔之驴》与佛典,白居易《长恨歌》与变文许浑“千首湿”与禅宗“水”的理念等,进行考论。唐代这些作家未习梵宗音义之学,不可能直接接触天竺原书,译经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译经,基本上由国家主持,成绩可观。译出佛典总数达三百七十二部二千一百五十九卷。当时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本上已介绍过来。唐朝所编经录有德业、延兴二寺的《写经目录》,西明寺大藏经《入藏录》,《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目录》。其他带有经录性质的有《大唐内典录》、《古今译经图记》、《大周刊宣众经目录》、《续大唐内典录》、《续古今译经图记》、《开元释教录》、《开元释教录略出》、《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录》等。唐僧玄奘译经最多,译文最精。向来译经程序,起初是依梵文语法译成汉文,其次是改成汉语法,其三是笔人修整文句,中间增减,多失原意。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大抵译经事业,至玄奘已登上极峰。从梵文译成汉文的佛经中的语言、故事,为唐代文学作品所吸收运用。道教经集,自东汉以来,陆续问世。至唐开元中,玄宗命崇玄馆道士集古今道书,编成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

目前,随着《中华大藏经》和《道藏》两部巨著的出版发行,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今后唐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必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 沧浪诗话

    诗话。南宋严羽撰。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末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撰者对此书甚为自负,认为乃“自家实证实悟”之作,“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诗辨”乃全书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介绍】:王諲(一作史青)《除夜》诗句。二句描写除夕之夜的感受,抒发对冬去春来的祈盼心情。

  • 冯道幕客

    【介绍】:后晋时冯道出镇南阳时的幕僚,姓名及生卒年里皆不详。曾有人投状冯道,乞修宣圣庙,道未及判,其幕客乃题诗1首于状后讽之,道乃以己俸修庙。《全唐诗》收录此诗。《全唐诗补编·续拾》重录此诗,文字上有

  • 王宏

    【生卒】:587~652【介绍】:字元景,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隋时释褐除河内济源县丞。唐初,参怀州司功军事,历梓州永泰、濮州濮阳、黄州麻城、秦州陇城、淄州淄川、贝州临清六县县令。永徽三年(652)

  • 鸟尽弓藏

    比喻事情成功后为他出过力的人反而被抛弃。语出《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鲍溶《苦哉远征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 赵微明

    【介绍】:唐代诗人。微,一作徵。天水(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隐于山巅水涯,志毅习学。工书法,窦息《述书赋》称之;其诗吟咏性灵,陶陈衷素,诗格高古,颇有佳篇。元结《箧中集》收其诗三首。《全唐诗》存诗

  • 暮春送客

    【介绍】:韩琮作。见《暮春浐水送别》。

  • 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后因以“秉烛游”为及时行乐之典。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一:“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烛游。”亦

  • 老鱼跳波

    《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后以“老鱼跳波”指音律精妙。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冯拱之

    【介绍】:见冯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