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选集。清孙洙编选。此诗编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共六卷,一作八卷,选唐代初、盛、中、晚各个时期七十七位作者,诗三百十首,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编次,除五律外,其余各体又另立乐府一项。由于受到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所录作品在内容上偏重于温柔敦厚,而在艺术上则推崇神韵淡远,故集中选杜甫诗最多,而不取其“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等也不予选录;选王维诗仅次于杜甫,中晚唐近体诗入选也较多。诗中有简略批点,点醒题旨,生发感慨或解析章法。编者自称吸收了《千家诗》“易于成诵”的经验,又看到它“工拙莫辨”体制不当的缺点,因而选取唐诗中尤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所选多为名篇,易于成诵,故问世以后,广为流传。为其注疏者多达十数种,旧注以陈婉俊注本最为流行。传世刊本,较早者有咸丰二年(1852)小石山房刻本。

①清孙洙选编。孙洙(1711~1778),字临西,别号蘅塘退士,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著有《蘅塘漫稿》。《唐诗三百首》,八卷(或作六卷)。共选唐77家诗310首。以诗体编排。有注释和评点。前有孙氏《题辞》一篇。此书选诗,大家、小家均能顾及,初、盛、中、晚都不偏废,五七言、古近体兼收,所录又多为脍炙人口、易于成诵之名篇,堪称手眼别具、选裁精谨。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也是一部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唐诗选本和家塾课本。此书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流传版本甚多。有清咸丰二年(1852)小石山房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常熟黄氏艺文堂刻本等。并有注本多种。②清蘅塘退士选编,杨帆、张达点评。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11月出版,14万字,收入《古典诗歌精华鉴赏》丛书中。本书在众多《唐诗三百首》注释本中以其“详而不繁、略而不漏、简明扼要、通俗易读”见长。且在每首诗后均附有“提要”、“注释”,便于读者领略诗歌的内涵与意蕴。首有“蘅塘退士原序”、“前言”及于庆元辑“姓氏小传”。③周刚、李泽淳注。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33万字,为马清福主编《新注古典诗文十大传统选本》之一种。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的“四藤吟社”本《唐诗三百首》为底本,参照前人研究成果,重点注释了诗文本事、典故、引文、人名、地名、帝王年号、生僻词句,以帮助读者扫清阅读篇章的障碍为要,不作串讲和赏析。书前有“前言”和“蘅塘退士原序”。④耐苇主人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全书共收唐代81位诗人的294首诗,以李白(32首)、杜甫(31首)收诗最多,其次为白居易16首,王维14首,刘禹锡12首,其余均不到10首。每位诗人都有“作者简介”,每一首诗都有注释和简析。⑤香港联益书店出版(版权页无其他说明),本书以英汉对照方式收录唐诗299首,全部按诗家姓名英译字母顺序编排。

猜你喜欢

  • 陈后主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荒淫误国,被俘而死,国家败亡。事见《南史·陈后主本纪》。后诗文中以“陈后主”指亡国之君。欧阳询《道失》:“琱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 跂乌词

    【介绍】:柳宗元初贬永州时作。跂,举一足,跂乌,因一足病,故跂而行的乌鸦。这是一首借跂乌而自况的寓言诗。“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是其对人生遭际的反诘。“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支离

  • 知玄

    【生卒】:809~881【介绍】: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5岁能诗,11岁削发,15岁升座于成都大慈寺,时称陈菩萨。文宗召入顾问。会昌灭佛时谏而未纳,离长安。大中初,复入长安,住宝应寺

  • 社日

    【介绍】:王驾作。一作张演诗。又作张?诗。社日,古时民俗,春秋两季例行的祭祀土神之日。诗通过农村春社活动中的一个侧影,反映丰年给农家带来的喜悦。画面生动,形象具体,乡土气息浓郁。

  • 一百五

    同“一百五日”。姚合《寒食二首》之一:“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 江涨(江发蛮夷涨)

    【介绍】:杜甫上元二年(761)夏在成都作。诗写江涨,极有声势。吴瞻泰评曰:“此篇前六句皆实发江涨,结忽置身题外,虚神澹远,通体俱灵。”(《杜诗提要》卷八)

  • 李从一

    【介绍】:见李嘉祐。

  • 鹧鸪词

    【介绍】:李益作。见《山鹧鸪词》。

  • 裴光庭

    【生卒】:676—733【介绍】:唐代散文家。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属山西)人。裴行俭之子。母库狄氏甚得武后亲宠。中宗神龙初(705),明经擢第,累迁太常丞。历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鸿胪少卿

  • 郎士元

    【介绍】: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曾家于邢州(今河北邢台)。排行四。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进士及第。安史乱中,避地于吴,与戴叔伦等有交往。授校书郎。宝应元年(762)补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