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然否论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生产,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偏视也。”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后为蜀仆射、家令、中散大夫和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因劝蜀主刘禅降魏,被魏封阳城亭侯。入晋,任骑都尉、散骑常侍,咸熙六年冬卒。《传》载,“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余篇。”据《蜀志·秦宓传》云,“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为辩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养龙之说,甚有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记录其言于《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这只就《春秋》言之。《五经然否论》,《隋志》云五卷,久佚。群书征引绝少,《御览》也不载其目。王谟从《经义考》只辑得三条,再从《诸经疏补》辑四条,卷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谯周(详见王谟辑《五经然否论》条)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马增辑《通典》所引二十余节,其中标明《五经然否论》有三节,参考了《后汉补志注》、刘恕《通鉴外记》所引内容;又引谯周《周礼祭集志》二节,《缞服图》、《集图》各一节,或称蜀谯周,或称谯周。不过是马国翰为了书写简省,然而稍有区别,称书名时人名列于前,只称谯周时书附于后。与王谟辑本比较,只有《穀梁传注》一条和《通典》一条相同,其余都不同。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安吉施氏遗著

    七卷。清戴翊清、朱廷燮合辑。戴翊清,字竺青,乌程(今浙江省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朱廷燮字莲夫,归安(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静学庐遗文》、《静学

  • 画壁遗稿

    一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人。顺治八年(1651)更定八旗汉军考试之列,中试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耿精忠

  • 苏氏易解

    八卷。宋苏轼撰。苏轼字东坡(详见《东坡易传》),《宋史》有传。此书前已介绍,名曰《东坡易传》。宋志名之《易传》,其津逮本、学津本均作《易传》,且均作九卷。此本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刊本,以《说序

  • 四书遗义

    二卷。清陈廷策撰。廷策字嘉谟,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是书题曰遗义,意在补程朱所遗。廷策于朱子之说,多所匡正,于二程之说,多所引申,其持义温醇笃实,融会贯通。其解“子在川上”章,谓自汉以来儒者皆不

  • 平谷县志

    三卷。清任在陛原修,李柱明纂,项景倩续修,朱克阅再续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嵩县举人朱克阅任平谷知县,四十二年(1777),设局修志,以雍正六年(1728)任在陛旧志、项景倩续修为底本,继而续之,

  • 论语辑说

    八卷。清冯安常撰。安常字敦五,号朴园,河南巩县人,道光时贡生,马时芳的弟子。著有《猛省录》二卷,《先哲庸言》一卷、《先儒要言》一卷。安常治学,以时芳为宗,远尊陆王,偏重诚意慎独,以心学为归。其认为学习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彭文思集

    六卷。明彭华(1432-1496)撰。彭华,字彦实,号素庵,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成化二十一年(1485)以礼部侍郎入直内阁,二十三年(1487)以

  • 瓜洲续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于树滋纂。于树滋(1856-1938),字德甫,号遁叟,别号东轩老人,瓜洲人,寄籍仪征。清末秀才。著有《瓜洲伊娄河棹歌》、《遁叟古稀寿辰唱和集》、《遁叟璧水重游唱和集》、《呻吟集》等

  • 黄梨洲遗书

    八种,四十三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亦为独撰类丛书,然而较《梨洲遗著汇刊》收书为少。收有《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附录一卷、《南雷诗历》四卷、《南雷文案》四卷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