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

春秋

旧题孔丘(详见《周易》)撰。“春秋”一词,最早见于《国语》一书,是春秋时期各国国史之通名。《墨子·明鬼篇》亦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据《左传》记韩宣子使鲁,所见《易》、《象》和《鲁春秋》,是鲁史亦名《春秋》。大约到战国之时,《春秋》一书才专指鲁《春秋》,故孟子把晋之《乘》、楚之《梼杌》与鲁之《春秋》并提。今本《春秋》与鲁《春秋》之关系;与今本《春秋》之作者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滕文公下》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明确提出《春秋》为孔子所作。《史记》承其说,云孔子“因史记作《春秋》”。后世诸儒对此基本上是众口一辞,很少异义。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春秋》乃鲁史旧文,孔子未曾修或作,如唐刘知几《史通·惑经篇》指出“《竹书纪年》其所记事,皆与《鲁春秋》同”,已怀疑《春秋》与孔子之关系。宋郑樵《春秋考自述》则明确提出“按《春秋》之经,则鲁史记也。”清朱彝尊《经义考》引宋刘克庄云:“《春秋》,史克之旧文也。”清袁谷芳《春秋书法论》云:“《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亦云:“《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今人对此亦持两说。持《春秋》为孔所作或所修者,以范文澜《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卫聚贤《古史研究》、苏渊雷《读春秋及三传札记》、沈玉成《春秋左传学史稿》为代表;持《春秋》非孔子所作或所修者,以钱玄同《春秋左氏考证书后》、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为代表。至于今本《春秋》与鲁《春秋》之关系,因对此书作者之认定不同,因之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春秋》非孔子作者认为,今本《春秋》即鲁《春秋》。持《春秋》为孔子作者大抵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孔子“作”《春秋》,即《春秋》为孔子据鲁史记或各国史记而作,宋代以前诸儒一般持这种看法;一种认为孔子“修”《春秋》,即孔子只对鲁《春秋》进行了修订或整理,宋代以后诸儒以及现代学者持这种看法者较多。今人一般认为,《春秋》乃孔子就鲁《春秋》删削节录而成,是“修”而不是“作”。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文只有一万六千多字,简略地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以鲁国为主,兼记它国史实。其记事方法,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所云,乃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为后世编年体史书之鼻祖。此书记事非常简约,每年记事多则数十则,少则几则。如隐元年记事七则,隐二年记事九则,隐三年记事七则。且每事所记不过十余字,少则一字,最多亦不过四十余字,颇类似后世之大事记或新闻标题。此书不仅文字简约,且记事不记言,亦不作任何议论。其所记之内容,各国间征伐占四成,会盟占二成,朝聘占二成,婚表、祭礼占一成,余则为日月食、星变、地震、山崩、洪水、雨、霜、雹、冰、旱、虫等自然现象。今之学者均认为此书所记之事基本可信。如其记日蚀三十六次,除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初一和襄公二十四年八月初一可能属误记或错简外,其它三十四次均是可靠的。再以古本《竹书纪年》和出土之青铜器铭文与此书互校,亦可证明其记事之可靠。如僖公十六年记“陨石于宁五”,与刘知几《史通》所引《竹书纪年》完全相同。再如文公元年记“楚世子商臣杀其君”,今传世青铜器有《楚王钟》,为春秋时器,可见楚成王确实名頵。但是,此书漏记颇多,如日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鲁都曲阜可见之日蚀应该超过六十次,然此书仅记三十六次。再如嫁女,此书所记鲁国女子出嫁仅七次,亦不近情理。又据元李廉《春秋诸传会通》统计,此书无事而书“春正月”者二十四处,“夏四月”者十一处,“秋七月”者十七处,“冬十月”者十一处。古人解释此乃是书“首过时”,当然属于牵强附会,今人一般认为是脱落。正由于此书残缺严重,记事不全,宋王安石才讥其为“断烂朝报”。古人认为,此书即是孔圣人所作,而其记事又非常简略,其中必隐寓有“微言大义”谓之《春秋》笔法或《春秋》义例。发挥此大义或笔法者称之传。西汉时之《春秋》传共有五种,即《公羊》、《穀梁》、《左氏》、《邹氏》、《夹氏》。《邹》、《夹》早佚,传于后世的只有《左》、《公》《穀》,通称《春秋》三传。汉代以前,经传分行,魏晋以后,经与三传合行,故无单行之本。三传所载之经文基本相同,只有少数字有歧异。如隐公三年《左传》经文“君氏卒”,《公》、《穀》二传经文“君”作“尹”;再如隐元年《左传》经文“公及制仪父盟于蔑”,《公》、《穀》“蔑”作“昧”等。清代毛奇龄有《春秋简书刊误》,以《左传》经文刊《公》、《穀》经文。其后段玉裁有《春秋左玉古经》、赵坦有《春秋异文笺》,侯康有《古经说》,进一步校勘三传经文,成绩斐然。《春秋》一书一般与其注疏合刊,几无单行本,现存明弘治《五经》本、内府本、孔氏本、古香斋袖珍十种本、康熙《篆文六经四书》本、同文书局影印康熙篆文本、千顷堂书局影印康熙篆文本。

猜你喜欢

  • 医林大观书目

    不分卷。清改师立(生卒年不详)撰。改师立,字莲洲,宛平(今属北京市)人。监生,供职于太医院,曾参与纂辑《医宗金鉴》。在此书自序中作者称,乾隆四年时开馆编修医书,汇集了官府所藏秘籍及购自书肆的医书几千卷

  • 六朝别字记

    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撰。之谦字益甫,又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南城知县。工篆刻书法,精训诂,著《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金

  • 公羊墨史

    二卷。明周拱辰撰。拱辰字孟侯,桐乡(今浙江桐乡)人,明于经字。明亡隐居,屡征不起。著有《公羊墨史》二卷、《南华真经隐史》九卷、《离骚草木史》十卷、《离骚拾细》一卷、《圣雨斋诗文集》十卷、《问鱼篇》一卷

  • 周易函书约存

    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清胡煦(1655-1736)撰。胡煦字晓沧,号紫弦,河南光山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曾任《周易折中》分纂,又与修《卜筮精蕴》、《卜筮汇义》。此书

  • 御注孝经疏

    一卷。唐元行冲(653-729)撰。清马国翰编辑。元行冲本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行冲博学,通训诂学。著有《魏典》三十卷。《御注孝经疏》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

  • 憨山诸言

    一卷。明代释德清撰。德清,为明代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号为憨山。详见《清华击节》辞条。《憨山诸言》是德清自撰的言论集。对为什么参禅、学法;怎样持戒护身,弘教,以及有关佛教问题多有言载。是了解

  • 文房四谱

    五卷。宋苏易简撰。苏易简,生卒年不详,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第一,才思敏捷,以文章知名,很受太宗赏识。曾先后任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任邓州、陈州知州。其著作除《文房

  • 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考证

    二卷。叶德辉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曾于国史馆建秘书省,搜访遗阙,优赏献书,馆阁所藏,日渐丰富。当时汇次书目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至宋宁宗时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

  • 翰苑初编字学汇海

    见《字学汇海》

  • 西山志

    十二卷。清欧阳桂撰。欧阳桂,字郁庭,江西新建人。西山在新建县西,章江之外三十里,即献原山。又称献原山、散原山、南昌山。其山自高安之虬岭迤东,突起亘天,延袤三百里。上接筠阳,下连匡岳,东限章水,西带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