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精义

仪礼精义

二册。清黄淦(详见《礼记精义》)撰。本书的前面有朱士林序及淦自序。士林序中说到:同年好友黄绮霞,切磋诸经,无不渊博贯通,除修订《五经精义》外,又涉及到《周礼》,这已经家喻户晓。又想到《仪礼》与《周礼》为同一本源,于是,就荟萃众论,采择名家学说,做到言简义赅,取而读之,实为后学之津梁。察看此十七篇,其语句重复钩棘,难于上口。自从张稷若作《郑注句读》,王九节作《分节句读》,同乡人吴中林先生又作《章句》,学人才开始有所遵循。然而,读其书且能精其义者,大概仍然很少。绮霞则沉潜于是礼,细意斟酌,博观约取,使学者不再感到此为难读之书。淦自序中说到:近时马德淳《仪礼易读》和吴中林《仪礼章句》都能反复辨驳,考据精详,而尤其莫完备于盛世佐之《集编》,现在编订《六经精义》竣工,又采辑《仪礼》一书中先儒名论,汇成此编。虽有遗漏,但量,同荒芜者相比,似乎还有距离。(末题“嘉庆十有二年孟夏既望,武林黄淦纬文氏自序。”)次为戚人镜跋,兹为考订。是书篇目次第全部依照原来旧有注疏,但是,仍然只载先儒论说而不录经记原文,在这一点上与原先所著《礼记精义》相同。首先为《例言》,大多采用元代敖继公和明代郝敬之说,然而,二人对于《仪礼》,大多故意与郑注为难,于礼学难云深造,是书重点在于有裨举业,因而,略训诂而趋重论说。郝氏力驳诸侯之臣称作诸公,地位在卿大夫之的说法(见《乡酒礼》诸篇),按:春秋列邦之官,见于内外传者极多,诸卿之谥,至称子而止,无称公者。所谓的四命之弧,只有晋士会和宋公子目夷以襄公之兄为右师,也没有称公的说法。只有天子之内诸侯,象单伯、凡伯、刘子、成子之类,经常出使诸侯,内外传曰“单襄公”、“成肃公”、“刘康公”、“刘文公”等。用郑注《燕礼》容下三监来对其进行考证,似乎应当如此。郝氏又历举不可用于今者,士冠用命服、士昏乘大夫车马各节,这也就其时而言,象民国时期,就没有本服等威之分。又非所论,象主妇酬宾,则民国时的欧美列邦,皆有其礼。敖氏虽然没说今天不能用,但《仪礼》之贯通古今中外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士冠礼》征引极多,然而,没有谈到外传赵武之冠。实际上,春秋时期,卿大夫都是世族,不仅仅世族为士者有末冠者,即是卿也允许有未冠者(象栾盈之等)。《士昏礼》引郑注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姻,也自有道理。《丧服》、《士丧礼》诸篇,所引用先儒说法极其简明,这也是重举业之证据。篇末有补编,自《士冠礼》到《有司彻》皆有,而《丧服》诸篇没有,由此可见王氏意旨轻重之所在。是书沿用敖、郝诸氏学说,而且兼采吴廷华、盛世佐诸家学说,对于《仪礼》非不究心,但是,郑注皆遵循周秦及汉儒旧说,是书却偏尚空论,戚氏跋诸嘉惠后学,大概以趋重举业为主,并非说经正传。此书有嘉庆刊本。

猜你喜欢

  • 书经浅说

    三卷。朝鲜赵翼撰。赵翼字飞卿,号渚浦,平壤人,生于宣祖十二年己卯,卒于孝宗六年乙未,官至左相。著有文集十五卷。本书为奎章阁旧藏写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今存为残本,上、下两卷,久已残缺,今仅存中

  • 黄叶村庄诗集

    十卷。清吴之振(1640-1717)撰。吴之振,字孟举,浙江石门人。康熙时以贡生授中书科中书。家有名园叫黄叶村庄,因自号黄叶村农,勇于为善,受乡人称许。家中藏书多秘本,曾与吕留良选《宋诗抄》一百六卷,

  • 四声综辨

    一卷。清魏崧撰。崧字祝亭,湖南新化人。因取士有五言试帖,应仕者每因一字之讹,致被遣落。绍衣堂氏因有《四声便览》之作,于并收者注明平韵某仄韵某。魏氏就《四声便览》详加注释以成是书,依《字典》分部,按笔画

  • 江阴县志

    ①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蔡澍修,罗士瓒续修。蔡澍(1674-?),字和霖,山东高苑人。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十三年选授江阴县令。其在任九年,颇有政声,“妇孺咸识其面,事至裁决如神”。罗士缵,字鬯

  • 春秋左传

    旧题左丘明(生卒不详)撰。此书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简称《左传》。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东汉桓谭、班固皆认为此书为左丘明所撰,左丘明乃孔子弟子。魏晋诸儒对此均无异议。唐啖助、赵匡始提出《左传》

  •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

  • 丧服经传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马国翰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博学宏通,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

  • 金陵游草

    一卷。明朱朝瑛(约1640年前后在世)撰,朝瑛字康流,号美之,浙江海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年间进士,官至制司主事。著有《读七经略记》、《累衍杂述》、《正谊堂稿》、《金陵游草》等书。该编共包括古今体诗

  • 王制考

    四卷。明李黼(生卒年不详)撰。李黼无锡人。本书采古代经史中有关制度的部分,以《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中凡属先王之法类编于前。以《史记》,《汉书》以下凡属后世之法类编于后。统为七

  • 说文解字辨证

    十四卷。近代陈衍撰。陈氏生平著述,参见《说文举例》。是书为陈氏董理《说文》之作。其自序谓:“有清二百余年,汉学昌明,人以不识字为耻,治《说文》者家数林立,若段若桂若朱若王若苗,其尤著者,宜乎明辨以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