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札记

十三经札记

二十二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碧山,浙江上虞人。此书虽然也依循考据家的途轨,但深信东晋古文尚书。对于《胤征》、《伊训》、《说命》等俱列于篇,且谓武成本无错简,孔氏《书传》由来已久。例如,《说文》“旻,秋天也,虞书曰仁覆闵下则称旻天。”朱氏认为此即引孔传文。这些是他与乾嘉讲汉学诸儒显然不同之处。其他,如《易经》“需于沙衍在中也”,此书认为“‘衍’字宜属下句读,以下文‘灾在外也’句例观之,则可见矣。惠定宇引《穆天子传》,以‘衍’当属上读,无乃好异。”又《易经》“帝乙归妹”,此书认为“归妹以震,兄嫁兑妹,故六五之辞日,帝乙归妹,泰之互卦,一归妹也。故六五之辞,亦曰帝乙归妹。《易》重互卦,于此可见。世有以互卦为非《易》本义者,妄矣!”此二说均有见地。按《易·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朱子《本义》说:“卦体似兑有羊象焉。是即互体。”朱子晚年确实曾说过:“自《左传》悟得互体,而服汉儒之善于说经也。”《诗经》“泾以渭浊”,此书认为“谓泾水清,渭水浊。泾浊渭清,向属传讹。以字义言之,泾从‘’,‘’者,水脉也,其清可知。渭从胃,胃者谷府也,其浊可知。诗人之意,言泾水之清,以合渭水而浊。己之清,以夫有新婚而浊,乃以泾之清比己,非以泾之浊比己也。”此见亦可资参考。此书又引《六经以正误》,以《笺》云“故见渭浊”,当作“故见其浊”,不知《释文》云“一本渭作谓。”则无须改其字而义自通。至于所云《李中丞泾渭二水考》,未见其书。但是乾隆五十五年,高宗曾命陕西巡抚秦承恩,由陕溯甘,亲履二水之源,经其覆奏,实系泾水清,渭水浊。朱亦栋受业钱大昕之门,正当其时,难道连这一朝廷新事也没听说吗?对于“觐礼方明”,朱氏谓“方明,四方上下之神,即《虞书》所谓六宗者也。”但这一见解,惠栋《明堂大道录》已言之。又《春秋》“尹氏卒”,此书认为尹氏是鲁大夫,虽然未从《左传》作“君氏”,但乃据《左传》“郑人囚诸尹氏”,认为尹氏是鲁大夫。但《春秋经·昭公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显然说明尹氏为天子之大夫。《公羊传》之说恐不可易。此书确有可取,但慈溪冯一梅序称其为传世之书,非炫世之书,亦未免溢美。有光绪四年武林竹简斋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补注

    四十一卷。清末段复昌撰。段复昌字烰,衡阳人。此书欲广辑古注,补前人所未及。除古易注疏外,凡史汉及子书中有释《易》之处,全部收入,其份量较李鼎祚《周易集解》滋多。又所辑易注,以汉魏六朝诸儒之理数和易象为

  • 人间诗话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

  • 春秋翼附

    二十卷。明黄正宪(见《易象管窥》)撰。该书以为注《春秋》者,以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最为著名,但都有不足。于是遍采自唐孔颖达以下至明代学者的观点,进行折衷。其中明人之说多取季本的《春秋私考》和王樵的

  • 花帘词

    一卷。清吴藻(1799-1862)撰。吴藻生平见《香南雪北词》辞目。本书收词共一百六十八阕。令、慢皆具。其于古人之词,不宗一家,如〔菩萨蛮〕、〔江城梅花引〕、〔河传〕、〔祝英台近〕诸首,皆缠绵宛转,韵

  • 古文官书

    一卷。汉卫宏撰,清任大椿辑。卫宏,字敬仲,东海(今山东郯城县西北)人。光武帝(刘秀)时官拜议郎。初从谢曼卿学《毛诗》,后从杜林受《古文尚书》。尚著《汉官旧仪》四卷。所撰《古文官书》,隋、唐志并著录一卷

  • 续猗氏县志

    ①四卷。清周之祯修,崔曾颐纂。周之桢字甫,河北清苑县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猗氏县知县。崔曾颐字少伊,永济县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主讲郇阳书院。同治五年(186

  • 书谱

    ① 一卷。唐孙过庭(生卒年不详)撰。孙过庭,书末题“垂拱三年”(687),可推断孙过庭为武后时人;字虔礼(一说其名虔礼,字过庭)。富阳(今浙江富阳)人。曾官至右卫胄曹参军。孙过庭文采博雅,尤好书道,工

  • 施氏诗说

    一卷。唐施士丐撰,清马国翰辑。据韩愈《施先生墓志铭》(《韩昌黎全集》卷二十四)知士丐卒于贞元十八(802)年十月十一日,年六十九岁,则其生年应是开元二十一(733)年。士丐在太常十九年,历任四门助教、

  • 国朝严州诗录

    八卷。清宗源瀚(生卒年不详)撰。宗源瀚,江苏上元(今江宁)人,曾任浙江补用道严州府知府。清朝严州其诗之流传见于阮氏《輶轩录》、六县旧志与诸家纂辑者则时时遇之,作者不胜流连追慕,阮氏属幕中诸君子与书院肄

  • 明诏令

    二十一卷。不著撰者名氏。记载从太祖至嘉靖十八年(1539)的诏令,大概编者即为嘉靖时人。该书诏令、圣旨不分,编次庞杂。据《四库全书》存目有此书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