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补传

夏小正补传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骏声,字丰艺,号允倩,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元年(1851)进京,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四十卷。得咸丰帝赏识,赏国子监博士衔,随即升扬州府学教授,其称病未赴任。朱氏博学多通,尤精文字训诂,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大十四卦经解》、《尚书古注便读》及是书等。是书大旨,以为纪候之书以《夏小正》为古,其收在《大戴礼记》中,而《大戴礼记》汉以后不立于学官,书不尊显;至宋傅崧卿厘订其经传,其书方为世人注意,此后注者渐众,然传文仍有未详,所以折衷诸说为之补缀,以明其经义。是书不称训释,而名《补传》,可见朱氏自视甚高。朱氏兼长推步,明通象数,于《夏小正》星宿推论颇精,又自正月至十二月,每月之后,补加月建,以之明夏时也。又于物候各文下,并举《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逸周书·时训解》、《淮南子·时则训》诸书,互校异同。其释名物,博采众长,务求恰当;不拘泥于陈言,多生新义,如释“时有後风”,谓“後读为陵,高也;风至春,自下上升,故纸鸢因之而起,葛洪所谓风高者道远也”;又释“汉案户”,谓天河,“秦西以远镜测之,小星无数,合而成光”,此与近代天文学相合,想其当时,实为难得。《传经室文集》中载作此书之序,中谓《夏小正》传文似出公羊、谷梁二子手笔,而非戴德所著,因为《大戴礼记》皆述而不作,不应独释《夏小正》。是说未必正确,但颇能发人深省。是书不足之处为,补传中方言俗语杂列其间,与其《补传》不能相符。是书有光绪八年(1882)临啸阁刊朱氏群书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原篇解

    十二卷。清胡道问撰。道问字近思,江西会昌人,乾隆间诸生。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所以名此书为“原篇”。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即:伏羲卦象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文王之彖辞上

  •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

  • 国雅

    二十卷。《续国雅》四十卷。明顾起纶(约1566前后在世)编。顾起纶字更生,号元名,一作元言。无锡(浙江)人。生卒均不详。累官郁林州同知。本书选录明代洪武至隆庆间诸家之诗。卷首仿钟嵘《诗品》、殷璠《河岳

  • 严氏济生方

    见《济生方》。

  • 六鉴举要

    六卷。明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取《帝鉴》、《相鉴》、《言鉴》、《牧鉴》、《珰鉴》、《闺鉴》六书,各撮取其文,合为一帙,其漏略殊甚,不足以言著作。有明万历中

  • 东石讲学录

    十一卷。明王蓂(生卒年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属江西)人。景泰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著有《心学录》、《大儒心学语录》、《草庐吴先生辑粹》、《忠义录》等。此书为王平生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黄文龙所编

  • 何氏语林

    三十卷。明何良俊(详见《四友斋丛说》)撰。此书承袭晋人裴启《语林》之名,而体例、门目也完全仿效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搜罗了两汉至元代正史所列,传记所存的士大夫的言谈举止、轶闻琐事,共二千七百余事,精心

  • 浙江省减赋全案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

  • 史记探源

    八卷。清崔适撰。崔适(1852-1924),字怀瑾,一字觯甫。浙江吴兴人,初受学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后来受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专门研究今文经学,成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

  • 周易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周易》来解释《尚书》者,如范士增以《周易》中的“天下文明”解《尚书》中的“光被四表”;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释“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以“小惩而大诫”解释“扑作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