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庆府志

安庆府志

十八卷。清姚琅等修,陈焯等纂。姚琅,号书岑,浙江石门人。清顺治九年(1652)拔贡,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员外郎、兵部职方郎中,康熙九年(1670)升任安庆知府,十三年去官。陈焯,字默公,号越楼,安徽桐城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兵部主事。陈氏少有文才,工诗文,善真草,著有《涤岑诗文集》,选刻《古今赋会》、《宋元诗会》诸书行世,学者称其文杰先生。安庆在唐虞三代,隶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又为舒、桐二国地,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文帝以后属庐江郡,三国初属魏,后属吴,晋仍属庐江,分置晋熙,南朝因之,隋改同安郡,唐改舒州,五代属南唐,宋属淮南路,元初升安庆府,至元十四年,改为安庆路,明初改宁江府后复名安庆府,清因之,属江南,时修此志时尚未析江南为安徽。安庆旧志,据此志凡例云,修于明者为旧志,修于清顺治年间者为初志,此志为继顺治志之后而修。据靳辅序云:“皖都姚守司志事,既延宿彦论次之,勒成一书,乃以病废乞归,剞劂中阻,刘守汉踵其成”。此志共十八卷,卷一为图考、疆域、星野;卷二为沿革表、职官表;卷三为山川、风俗;卷四为户口、田赋;卷五为物产、城池、公署;卷六为学校、祠祀;卷七为选举;卷八为津梁、乡镇、古迹、寺观;卷九名宦;卷十至十一为人物;卷十二为列女;卷十三为流寓、仙释、方伎;第十四为祥异、兵氛、恤政;卷十五至十七艺文;卷十八杂记。此志分类颇称完备,内容搜辑,亦称丰富。其于舆地沿革,先列沿革表,后附沿革总记,较之惟重列表者更胜一筹,又以旧志所载帝王、后妃、封建移入杂记,亦称有见。其风俗、农政、军储诸事,皆纤细必录,是于国计民生尤知致意。在清初方志中,此志可称佳作。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抄本。

猜你喜欢

  • 笠泽丛书

    四卷。《补遗》一卷。唐陆龟蒙(?-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湖州、苏州从事。幼年聪悟,通达六经,善作文章,名震江左。与皮日休是诗友,二人酬唱之

  • 泰云堂文集

    二卷。《骈文》二卷。《诗集》十八卷。词三卷。清孙尔准(1770-1832)撰。孙尔准,字平叔,又字莱甫,号戒庵,江苏无锡人。嘉庆进士,累官至闽浙总督。修举水利,灌溉良田数万顷。学问淹贯,尤长于词。卒谥

  • 天问阁集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二卷。清夏炘撰。夏炘(1789-1871)字欣伯、号烝甫,安徽当涂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官颍州府教授。治学兼综汉、宋,长于《诗》、《礼》。尚著《六书转注说》、《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读

  •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

  • 奚囊杂纂

    见《奚囊广要》。

  • 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裴大中、倪咸生修,秦缃业纂。无锡有志,始于元王仁辅,明凡三修,清康熙秦、严之志,实为集大成之作。清雍正四年(1726),析无锡置金匮县,道光间华湛恩始纂修《金匮志》,至嘉庆十八年(1

  • 古学捷录

    十卷。清陈应麐(生卒年不详)撰。陈应麐原名应明,宁缙英,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本书为科举答策而作。共十篇,每篇又各设子目。所采皆明人类书。错误之处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