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堂问目
四卷。清吴鼎(生卒年不详)撰。吴鼎字尊彝,号易堂,江苏无锡(今无锡市)人,吴鼐之弟。乾隆九年(1744)进士,以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擢翰林院侍讲及侍读学士。吴鼎平生深研《易》学,除本书外,还著有《易例举要》五卷、《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附录》十卷、《东莞学案》等。本书是吴鼎为诸生时所作。六经疑义颇多,而《三礼》尤甚,因此本书就每一经选择其最难的,条举数件大事,设为问难,如已经诸儒论定的,就援引其说加以判定,如未定的,就附上自己的见解。共分十三门。首先是“郊社”、“禘祫”、“时享”、“庙制”、“律吕”五门,其次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诸经八门。在“郊社”、“禘祫”方面大多以朱熹之说为主,兼及杨复、陈祥道之说,恐怕也未必果真已论定。书中既非难郑玄注六天之说,又宣称不相信讳说,而《礼》有“蚕于北郊”之文,没有“祭地北郊”之文,又说根据圜丘在南郊,那么方丘一定在北郊无疑,《孝经·纬》“祭地于北郊”,正好能补经文所不及,这说明他还是相信纬书的。认为应劭关于《诗》的“五际”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解释完全正确,但考查《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五际”与阴阳、灾异同称,显然不同于应劭所说。有乾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