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三国时著名学者,王朗子。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卒。见《三国志·魏志·王朗传》附。王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玄)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作注解,及撰定父王朗《易传》,都列于学官。两汉经学,至郑玄合今古文而集其大成,王肃欲与之争胜,撰《圣证论》专攻郑玄,并伪托孔安国《尚书传》、《论语》《孝经》注、《孔子家语》、《孔丛子》以佐其说。王肃《春秋左氏传注》,隋、唐志并著录为三十卷,今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为一帙。隋志著录有王郎《春秋左氏传》注十二卷,王肃继承家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当时的儒学大师。马国翰在《春秋左传王氏注》序言中说:“肃父朗,有《传注》十二卷,隋志别载之,似肃因文书增多十八卷,故两注并行于世。”卢弼《三国志集解·王朗传》注引张惠言曰:“肃著书务排郑氏,马、郑不同者则从马,马与郑同则并背马。然其训诂大义出于马、郑者十也。疑出于马、郑者,其父朗之学也;掊击马、郑者,肃之学也。”张惠言的怀疑是缺乏依据的。皮锡瑞《经学历史》认为:“肃尝习今文,而又治贾、马古文学。故其驳郑,或以今文说驳郑之古文,或以古文说驳郑之今文。”此说较为合乎事实。王肃也并非事事与郑玄立异。如《春秋》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孔颖达《正义》云“贾逵、马融、郑玄、王肃之徒为古学者,皆云雉长三丈,故杜依用之。”然则王肃虽不喜郑氏,但于公认的学术见解,是无法别立异说的。至于他出于不纯的动机而故意作伪或标新,不符合学者治学的基本准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