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稗疏

春秋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考证地理者占十之九,论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之一。其考地理,多有所得,如“莒人入向”之向,认为当从杜注在龙亢,而驳《水经注》所引阚骃之说是误以邑名为国名;辨杀州吁于濮之濮非陈地;厉即赖国,而非随是之厉乡;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莒鲁之间有二郓;仲遂所卒之垂非齐地;“次鄫”之鄫非鄫国,亦非郑地;春秋之祝非汉之祝其,皆足以纠杜注之失。又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丘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谓阳在都阳,亦可补杜注之阙。其考证名物制度亦多出新说。如谓公子纠为齐襄公之子而非其弟;谓鲁襄公二十四年两记日食,其中一次是误以晕珥当日食,皆可备一解。再如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王氏认为,虽然古代助法是一夫百亩,但实际不止百亩,因为田有三易。“助法初定之时,民或间一岁再岁而易耕,以休地力。迨其后人众而力有余,熟耨而粪之,皆成熟地。先王亦明知后人必垦为肥壤,正以此宽民力而劝之耕,所谓仁之至也。唯公田则百亩而无莱,私田则以三等酌其中,盖二百亩而名百亩。今此履亩,则凡已耕之土尽入税额。盖先王虽名什一,而实二十而一,税亩则无土漏于税外,以周制较之,什而二矣。”虽为调和三传,然其说亦有根据。至于其论《春秋》书法,则多揣度之词。如闵公元年“季子、仲孙、高子”之条云:“三子皆不名,非《春秋》之通例。三传以为贤之、嘉之、贵之或外之,义皆未安。大夫之称子,犹侯伯子男之称公,皆假尊号以面谀之,春秋时习俗则然,而书之史册,固不可以五等之爵加之。”其说颇近情理,但又云:“盖鲁国之乱于闵公之世已极。闵公虽立,幼稚无知,唯国人之所为,故仲湫、高徯之来皆不以礼见主君,故湫与徯不言‘使’,无所致命也;湫不言‘聘’,不成礼于庙也;季友不言‘至自’,无所告至也。国人接之、国人纳之、从国人之尊称而书之、所以著鲁乱之甚也。故曰齐桓存三六国,鲁无君,无异于亡也。”臆说之甚,尤逾《公》、《穀》。现存《船山遗书》本、《昭代丛书》本、泽古斋本、《经学从书》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续金山志

    二卷。清释秋崖撰。释秋崖,金山江天寺住持。《金山志》卢见曾辑于百年以前,几经岁月,漫漶消磨,红羊创后,又逾四十年,秋崖时为住持,恐后代法嗣于年久事之后,无以考证之资,遂修辑此志。历时五年,于光绪二十六

  • 观河集

    四卷。清彭绍升(见《测海集》)撰。此集为其所著古今体诗。自编按年分次。其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迄五十八年(1793),共三十六年间之作品。其死后由其孙蕴策刊行。集名《观河》,取佛在祇桓精舍为波斯

  • 稗史汇编

    一百七十五卷。明王圻(详见《东吴水利考》条)撰。此书搜采说部,分类编次,为纲者二十八,为目者三百二十。所载引用书目共八百零八种,但其中辗转裨贬、虚列其名者居多。如《三辅决录》、《吴录》、《三齐略记》、

  • 老子口义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

  • 两晋南北奇谈

    六卷。明主涣撰。涣字时霖,号毅斋,象山(今浙江省象山县)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墨池手录》三卷,生卒年不详。《两晋南北奇谈》摘录《晋书》以下八史中琐语杂事、汇编成书。现存明刻本

  • 蚕桑乐府

    一卷。清沈炳震(1679-1737)撰。沈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年五十九岁。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炳震少好博览,才益闳雅,尤深史学,著作宏富。著有:《增默斋诗

  • 文选李注补正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字诒谷,又称颐谷,号约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进士,累官监察御史,著有《文选考异》等。唐李善注《文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注”之一,在唐代

  • 衡门晤语

    六卷。明潘京南撰。京南自号寿栎生。新都(今属四川)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述古今隐逸之事的专书。分为前、后、续、别四集。前集收广成子之下七十五人,自上古至魏。后集自晋至元,收孙登以下七十五人。续

  • 偶然云集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 画苑

    十卷。明王世贞编(生平详见《弇山堂别集》)。此书是古代画学著述的汇编。所收录为谢赫《古画品录》一卷,李嗣真《续画品录》一卷、沙门彦悰《后画录》一卷、姚最《续画品》一卷、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一卷、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