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稗疏

春秋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考证地理者占十之九,论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之一。其考地理,多有所得,如“莒人入向”之向,认为当从杜注在龙亢,而驳《水经注》所引阚骃之说是误以邑名为国名;辨杀州吁于濮之濮非陈地;厉即赖国,而非随是之厉乡;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莒鲁之间有二郓;仲遂所卒之垂非齐地;“次鄫”之鄫非鄫国,亦非郑地;春秋之祝非汉之祝其,皆足以纠杜注之失。又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丘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谓阳在都阳,亦可补杜注之阙。其考证名物制度亦多出新说。如谓公子纠为齐襄公之子而非其弟;谓鲁襄公二十四年两记日食,其中一次是误以晕珥当日食,皆可备一解。再如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王氏认为,虽然古代助法是一夫百亩,但实际不止百亩,因为田有三易。“助法初定之时,民或间一岁再岁而易耕,以休地力。迨其后人众而力有余,熟耨而粪之,皆成熟地。先王亦明知后人必垦为肥壤,正以此宽民力而劝之耕,所谓仁之至也。唯公田则百亩而无莱,私田则以三等酌其中,盖二百亩而名百亩。今此履亩,则凡已耕之土尽入税额。盖先王虽名什一,而实二十而一,税亩则无土漏于税外,以周制较之,什而二矣。”虽为调和三传,然其说亦有根据。至于其论《春秋》书法,则多揣度之词。如闵公元年“季子、仲孙、高子”之条云:“三子皆不名,非《春秋》之通例。三传以为贤之、嘉之、贵之或外之,义皆未安。大夫之称子,犹侯伯子男之称公,皆假尊号以面谀之,春秋时习俗则然,而书之史册,固不可以五等之爵加之。”其说颇近情理,但又云:“盖鲁国之乱于闵公之世已极。闵公虽立,幼稚无知,唯国人之所为,故仲湫、高徯之来皆不以礼见主君,故湫与徯不言‘使’,无所致命也;湫不言‘聘’,不成礼于庙也;季友不言‘至自’,无所告至也。国人接之、国人纳之、从国人之尊称而书之、所以著鲁乱之甚也。故曰齐桓存三六国,鲁无君,无异于亡也。”臆说之甚,尤逾《公》、《穀》。现存《船山遗书》本、《昭代丛书》本、泽古斋本、《经学从书》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言行龟鉴

    八卷。元张光祖(生卒年不详)编。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1303)陈普序,称其字绍先,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大德五年(1301)为泉州推官。又有大德甲辰(1305)熊禾序,称张光

  • 历朝闺雅

    十二卷。清揆叙奉敕纂。揆叙(1675-1717),字恺功,纳兰氏,正黄旗满洲人,大学士、康熙朝宰相纳兰明珠之子,诗人纳兰性德之弟,女诗人纳兰氏之兄。康熙三十五年(1696),由二等侍卫特授翰林院侍读,

  • 杨宫保中外勤劳录

    一卷。清杨芳(1770-1846)述。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投身行伍充当文书,被杨遇春荐为把总,官至湖南提督。此录所述为杨遇春战绩,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遇春入伍,记至道光元年(1821年)

  • 定远县志

    十二卷,清杨慧修,孔传庆、朱昆玉纂。杨慧,字定生,江苏金匮人,荫生,清道光初年来知定远县事。定远县志,始于明弘治十一年,嘉靖十四年知县高鹤重修之,然记载简略,《四库总目》尝举其体例冗杂,非成志体。自有

  • 四书述义家训

    三十卷。清许如竹撰。如竹字淇园,别字柯亭老人,汜水(今河南荥阳)人。官至汤阴训导。笃信程朱之学,而对四书研讨尤精。是书每章先序白文,主说原本集注,次则贯穿诸家而自寓折衷,删繁就简,阐发紫阳之秘。所以因

  • 说易

    十二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河北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此书解经,大致宗程颐、朱熹。前列图说,次卦象、次《彖传》、次爻象、次《文言》、次《系辞》、次《说卦》、次《序卦》、次《杂卦》,

  • 墨娥小录

    无卷数。明无名氏撰。主要杂记修真养性等。其中卷三题为“饮膳集珍”,卷八题为“种植怡情”,卷十三“禽畜宜忌”均属农学方面内容,还有文府、博古、艺术、历法、香谱、牙牌、汤茗、医法、悟真、丹房、方术等方面内

  • 玉台新咏

    十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歌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者之一。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

  • 藏书十约

    一卷。叶德辉撰。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分购置、鉴别、装潢、陈列、抄补、传录、校勘、题跋、收藏、印记十项。较常熟孙从添(1702-1772)专著《藏书纪要》的论述更为精密。此书还同时记有藏书家之心

  • 严州府志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