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城县志

武城县志

①四卷。清房万达修,王维明纂。房万达,字君如,辽阳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武城县知县。武城,故鲁地。按县志创修于明隆庆县令金守谅。其刻版毁于战乱,书亦罕见。房万达任县令后,偶获金志残本。其几经审阅,删芜去粗,又作增补,而成是志。《武城县志》顺治七年(1650)刻本。兹篇卷帙有限,而门类繁多,故有些目类仅寥寥数言,失之过简。如武城于春秋时即已立县,其后沿革变化甚多,而兹篇于建置沿革,仅有十分简略的叙述,缺漏甚多,是为此书的一大不足处。②五卷。清刘佐临修,刘尔楫等纂。刘佐临字兴襄,江南颖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城武县知县。刘尔楫,邑人。按城武县志,创修于明正德间,因邑圯于河,版章文物遂荡然无存,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郑汉复创修邑志,又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兵燹频繁,所遗旧志,更加残缺不全。刘佐临宰城武县,恐文献湮没,就集邑中绅耆,议举修志,开局征辑,以邑中博学分任采访,延聘刘尔楫任编辑,博观邻志,搜集故闻,例立八款,历三月而志成。《城武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此志于每志之前,有叙论以总其说,末亦附文以点明其义。其中沿革目,考辨详尽,对旧志做了不少改正增补。如习俗,旧志对于一邑之风土人情一字不载,而此志则广收详载。又如旧志不收灾侵,此志则以父老所传,附选举之后,予以记载。综观全书,凡所增补厘订,尚称妥善,为重修地方志中善本。③十卷,图一卷。清赵嗣晋纂修。赵嗣晋字桐严,广德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城武县知县。赵嗣晋莅任后,见邑志虽创于明、再修于康熙年间,惟旧志皆极为简略,且距康熙旧志已30余年,这期间,钱粮户口,尚有增减,人物古迹,亦多异同。即与邑中绅士、父老同为修葺较订,并开馆纂述,网罗采辑,分类别例,缺者补之,冗者删去,历时五月而告成。《城武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全书十卷图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沿革、山川、社村、风俗、方产,建置志:城池、河堤、官廨、仓廒、邮铺、桥梁、坊表、祠庙、义冢、保甲、兵防;卷二学校志:文庙、儒学、祭器、乐器、书籍、学田、典籍、义学、义田,赋役志:户口、地亩、科制、盐课;卷三至卷四职官志表、职官志传;卷五人物志:宦迹传、文学传、武将传、隐逸传、节烈传、流寓传、武将传;卷六至卷九艺文志:序、记、诗、赋、书;卷十典社志:文祀、乡饮等,秩祀志,古迹志,杂志。卷首有图十八幅。此志体例谨严,记述详确。其中以人物、职官两志记载最精赅。此外,将舆图单列一卷,为它志少见。然学校志、秩祀志、古迹志中,所记尚有重复,可为合并。④十四卷,首一卷。清骆大俊纂修。骆大俊,安徽宣城人,进士。曾任武城县知县。武城县志自顺治七年(1650)县令房万达重修后,虽几经续修,至骆大俊任县令时,查阅旧志,仅余残编断简,无可阅读。骆令因以修志为己任,设局捐款,发凡起例,搜集遗文,网罗近事,几经努力,终成是书。《武城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兹篇较旧志所增甚多,凡邑中之典章政俗,均有所记录。体例也无大差错。考证广博,凡引皆清楚标明出处,使读者一目了解。文字虽平平,尚可读。⑤十四卷,首一卷。清袁章华修,刘士瀛纂。袁章华字实庵,崇仁人,举人出身,道光十年(1830)任城武县知县。刘士瀛字沦洲,沧州人,举人出身。袁章华宰城武县后,见邑志之修,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县赵嗣晋,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旧志因年久,文字残缺、版章漶漫,几不可识。他认为邑志反映全邑文化,为政之根本,遂锐意重修新志。道光十年,章华因事赴京,邀沧州名儒刘士瀛同返,聘其总编纂之事,以旧志为蓝本,补其缺遗,增以近事,历五月而稿成,付梓成志。《城武县志》道光十年(1830)刻本。此志体例博大,记载详明,虽承袭旧志而作,而增补甚多。如沿革、封域、古迹、方外等历久不变者,皆因旧志;赋役、兵制、灾祥、人物等,则广为续入。综观全书,纲举目张,门类完备。然因取材极丰,考证记载,尚有舛讹,门类亦有重复,可宜删并。

猜你喜欢

  • 耒边词

    二卷。清李符(1639-1689)撰。李符原名符远,字分虎,号耕客、桃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少有才,与兄绳远、良年并有诗名,时称“浙西三李”。曾与朱彝尊等结为诗社。深得曹溶赏识,因而得以阅读曹溶

  • 抱经堂丛书

    二十一种,二百六十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编辑。卢文弨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抱经,钱塘(今江苏杭州)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提举湖南学政,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其人潜心

  •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

  • 完庵诗集

    一卷。明刘珏(1410-1472)撰。刘珏,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正统三年(1438)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居官多有善政。著有《完庵诗集》。珏工书画,行草师李邕,绘画

  • 乐善录

    二卷。南宋李昌龄(生卒年不详)撰。李昌龄,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据书中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及叶梦得《岩下放言》,知其为绍兴(1131-1162)以后人。此书主要谈罪福因果,以寓劝人为善之意。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王氏存笥稿

    二十卷。明王维桢(1507~1555)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

  • 全唐诗录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170

  • 伤寒治例

    一卷。明刘纯(详见《杂病治例》)撰。此书撰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刘氏依《内经》、《伤寒论》之理,补入后世方药治法撰写而成。书中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从发热起至循衣摸床止

  •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