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石经碑图

汉石经碑图

一卷(民国二十年排印本)。张国淦撰。国淦字乾若,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曾著有《历代石经考》。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其中可考者,约得四千余字。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凡一卷。按,汉石经碑数,前人有四十碑、四十六碑、四十八碑诸说。此图证明《洛阳伽蓝记》四十八碑说最可信。各碑两面俱隶书,合计九十六面。国淦依今本经文依次写定。自为起迄,七经齐列。图后每面皆附有图记,其结论大体与罗振玉、王国维两家相同。王国维定每碑三十五行,今按该图,几乎各碑不同。《论语》第五面有四十七行,而《周易》第八面只有二十七行。王国维说每行字数平均七十五字,但《周易》每行七十三字,间或也有六十九字、七十八字的。《春秋》每行七十字,间或有六十八字或七十四字的。《论语》每行七十四字,间或有七十一字的或七十八字的。如果不是张氏辛勤检讨,则无法确知其中真象。又此图把今本经文与石经不同之字皆列表比较,又据《五经文字》中所引的石经与《说文》比较,得知汉石经并无匡谬正俗之功,只是因袭今文经正字而已。虽然此图未必尽发汉石之秘,但据此图以研究后出汉石经,必可益明其真象,而此图的谬误也可借助后出汉石经得以纠正。因此,国淦此图有推动汉石经之学日趋精密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读周易记

    六卷。清范泰衡撰。范泰衡字伯崇,四川隆昌人,曾官万县训导。此书以宋人易说为宗,尤其是程朱易说。同时又博采汉晋唐宋元明诸儒之论,对其错误之论加以辨正。书中于每卦之下不作章解句释,只说明大义。在明清两代尊

  •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汉时原刻,近世从洛阳出土,是所有出土熹平石经中规模最大,存字最多的一块。出土时石即中断为二。上石最初归文氏,后来归合肥李氏。下石归陕西于氏。此书是未归文氏、于氏之前的拓本。字刻在

  • 吟秋小草

    一卷。清钱绿云撰。钱绿云,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此书刊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宜春馆。

  • 尚书近指

    六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尚书近指》一书前有自序,认为《尚书》以“主敬存心”为纲。故其注解,多从经文中阐发此义,而不甚诠释字句。而此旨蔡沈《书集传·序》早已明言之,则奇逢此书不过是敷衍蔡

  • 詹氏小辨

    见《明辨类函》。

  • 古今好议论

    十五卷。明吕一经(生卒年不详)编。吕一经字子传,号非庵。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本书采辑汉唐以来,直至明代,一些诸儒的议论,分经学、经济二门。经学又分为二十二类,经济分二十四类,共计五百五十六

  • 朱子圣学考略

    十卷。清代朱泽沄撰。朱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王学辨》、《止泉文集》。此书针对宋代以来朱(熹)陆(九渊)二派相互争胜的状况,详细地叙述朱熹求学的始末,以此反驳陆(九渊)王(守仁

  • 治蝗全法

    四卷。清顾彦(生卒年不详)撰。顾彦,字士美,江苏无锡人。《治蝗全法》总结前人治蝗经验,讲述民间及官方采用的治蝗方法,并涉及蝗灾后的救荒事宜。全书于咸丰七年(1857)完成,书前有作者自序。原刻本今已不

  • 步雪初声

    一卷。明张瘦郎撰。张瘦郎字野青,黄州(今湖北新洲)人。生卒年未详。据冯梦龙《序》称:“野青少负隽才,所步《花间集》韵,既已夺宋人之席,复染指南北调,感叹成帙。浪仙从而和之,斯道其不孤。楚人素不解冰青,

  • 停骖录

    一卷续录三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