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稽求篇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经质诸彼经,无可索解之时,方取汉、唐、宋诸儒之说以解之,其中又重汉儒不重宋儒。于朱子攻击颇力,认为宋人依归道学,实非圣学。毛氏学问淹博,然而喜标新立异,于前人多有非诋,自己考据失实之处亦甚多,因而屡遭后人非议。著述甚丰,计有《推易始末》、《仲氏易》、《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等十余种。本书是作者专为驳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作。他在《自序》中说:“今之习《论语》者未尝于新旧两注有所窥见,一遇引经辄墨守《章句》,以为功令所在,不可逾越。是徒以一时肄业之故而反欲废千圣百王之所说,不可也。”因而辑《鲁论》所记者汇为七卷,名曰“稽求”,取考稽以求义类之真者之义。毛氏书中旁征博引,罗列资料颇为宏富,于礼仪、军制、方名、家教、文体、词例,无不反复推勘,以证朱注之讹,而申己论之确。但他恃学好辨,难免有牵强附会、推求不当之处。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云:“此书佳处固多,然……臆造典故,绝无依据。……此等恃其博辨,疑误后人,不可以不正。”周中孚、全祖望、梁启超等对毛氏也有类似的批评。

猜你喜欢

  • 书义丛钞

    残卷。清焦循撰。焦循之子焦廷琥曾撰焦循事略,称焦循得到了王鸣盛《尚书后案》、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两部书,并摘两书的异同作一笔记,名曰《王江尚书》。后来焦循又得到了周用锡的《尚书证义》,同时还采用了当世

  • 登州集

    二十三卷。明林弼撰。林弼,字元凯,福建龙溪(今龙海)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为漳州路(今福建龙溪)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府。林弼尝与王廉同使安

  • 李义山诗集

    三卷。唐李商隐(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

  • 荔墙丛刻

    十三种,四十卷。清汪曰桢编。汪曰桢字刚木,号谢城,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举人。官至会稽教谕。精通史学、算学。丛书汇辑其自著五种,同时代学者著作八种,多为其家乡文献。这些著作为:汪

  • 读易经

    一卷。清赵良澍撰。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读易经》、《读诗经》、《读礼》、《读春秋》及《肖岩文抄》等。其言易,以宋儒为宗,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

  • 伊犁日记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 孝经集义

    二卷。清曾世仪撰。曾世仪字鸿陔,湖北黄冈人。道光进士,官至知府。是书用古文本,集经、子成句注于经文之下。题曰集义,实为集语。所集自《易》、《尚书》、《诗》、“三礼”、《左传》、《穀梁传》、《大学》、《

  • 归田吟稿

    二卷。庞鸿书(?——1915)撰。庞鸿书字郦亭,江苏省常熟人。清末进士,曾参与镇压义和团,又以御史出抚湘、黔。工经史,精音韵,在官时亦著述不辍,曾著有《读水经注小识补》、《元和郡县志》、《四十七镇图说

  • 万年统纪

    十二卷。不著撰者姓名。但书中所引明代诸书,皆称“皇明”二字。可见为明人所撰无疑。首纪历代帝王,不以时代为序,而以年数列先后。由初生至四万五千六百岁止为第一卷。次纪孔子诞生至七十二岁止为第二卷。以下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