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补证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补证》曰:“案今等韵家分牙、舌头、舌上、重唇、轻唇、齿头、正齿、喉、半舌半齿为九音,相传来自西域。《隋书·经籍志》称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得西域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谓之婆罗门书,此即唐僧守温三十六字母之权舆,然《志》初不云九音来自西域也。观《释名》已有舌腹、舌头、横口、合唇、踧口、开唇之云,而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诸书,亦有所谓急舌、急气、缓气、闭口、开口、笼口者,然则九音洵中国儒家之学矣。”《补证》亦有驳毕氏之误者。如《释天》“景”字条明嘉靖翻宋刻本作:“景,境也,明所照处有境限也。”毕氏校本作“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毕注曰:“俗书‘竟’字加‘土’傍,非也。”《补证》曰:“案毕氏序定刘成国为汉末魏初入。钱氏大昕辛楣则据《吴志》程秉、薛综、韦曜诸传,以为汉末名士,建安避地交州,故其书行于吴。考永和四年(139年)所立《张平子碑》:自涉境以经于诸邑;初平五年(194年)所立《周公礼殿记》:节符典境;皆有‘境’字,是汉季此字已通行。成国撰《释名》作‘境’,当是依俗为之,此类甚多。毕校间用《说文》改正,而江氏所书篆本尤夥,虽究六书之旨,然已失成国本来面目矣。于例当仍其旧,而注其下云:某古只作某。”《补证》尚有纠正成国之误者,如《释天》:“震,战也,所击则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厉,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毕注曰:“字当作劈,劈破也。”《补证》曰:“礔砺(《一切经音义》十五引《苍颉篇》)、劈厉(《说文》‘雨’注、《方言》二郭注)、霹雳(《尔雅》郭注),并叠韵字,成国义近凿。”案成氏谓‘辟厉’乃叠韵连绵字,成国拆骈为单,望文生训,成氏所言甚确。毕氏沿成国之误未改,苏舆谓“辟”为衍字,为成国辨解,所言皆非是。《释名补证》刊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丛书》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