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一册(玉简斋影印本)。罗振玉影印。首册印原石,次取剪装本依原石字体尺寸影印。末有宣统丁巳闰月罗氏跋。石刻为魏正始中所刻石经《尚书·君奭》残字,每字以古文、篆、隶三体书写,先为古文,次为篆、隶。合计三体之字,存全字的有一百一十个,存半字的有十二个。此碑於光绪中叶出土於洛阳故城中,不久即归黄县丁氏。丁氏宝爱,不轻示人,拓本颇不易得。此册所据之本,据罗氏之跋所云,是初出土时,未归于丁氏之前,拓于洛阳之本。魏三字石经,正始中刊刻,树于太学。其后北魏、北齐,石碑先后从洛阳移往邺都,又从邺都移回洛阳,隋开皇中又移往长安,屡经迁移,早已残破不全。以后又废为柱础。原石在北宋御史台一度发现,后遂无闻。石拓除唐秘府藏本以外,别无传本。即便是皇祐中苏望所摹刻的也不复传,流传下来的只是《隶续》所载的八百余字。原石自宋代发现之后,光绪中叶那次是第二次发现。第三次则是1922年发现于洛阳城南。所出《尚书》《春秋》残字甚多,其中尤以一面是《尚书》之《无逸》、《君奭》文,一面为《春秋经·僖公、文公》文那一石存字最多。但是,罗氏影印此册,时为民国六年,其时此石尚未发现,魏三体石经,除《隶续》存字以外,只有罗氏所据之石,所以罗氏着意要把它印出来。王国维所撰魏石经考五篇,即据此而作。考正始所刻石经,三种文体中古文最为重要。其文系据当时秘府所藏之古文,当时称为“中古文”。此中古文即孔壁所传之古文。即使不是壁中原本,也必定是其再写或三写之本。其刻石时间虽晚于熹平刻石,但实际上是未经秦火的壁中原文。其中如假“畏”为“威”;假“”为“庸”,都与今文完全不同。此外新出各石中,不用本字而假用同音之字者,如“畏”“”之属尤其多。根据假借字求本字、古文之字,遂无不通。由此可知古人临文,凡属同音之字无不可假。此实为古人临文通例。孔安国对于壁中古文《尚书》,能够给以隶定,就是据此通例定之。杜子春对於古文《周礼》能通其句读,也是据此例通之。不仅如此,即便向来有师说的各经,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所举各家的异文来看,其中不用本字而用假借字,从而须要循其假借字明其本字的,也十有八九。这说明不仅壁中古文临文之例如此,秦汉以前一切传世的古文,秦汉以后一切传写的经文,也无不如此。此例虽是古人临文习惯,而实为后人解经的关键。读正始石经的人首先应注意三体中的古文。读三体中之古文的人,首先应贯彻此假借之例,这样才可以循其假借字而通其本字之义。至于古文字体与小篆的差异,则可以据以证明《说文》《汗简》所引古文出处之所由来,所写古文笔画之所以误。

猜你喜欢

  • 性理大全

    见《性理大全书》。

  • 玉搔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

  •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

  • 法华玄论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玄论》详见《妙法莲华经义疏》辞条。《法华玄论》常见版本是北京刻经处本。

  • 周易古本

    一卷。明华兆登编。华兆登,江苏无锡人。该书成于万历中,系考订《周易》古本篇目之作。将《周易》卦辞和爻辞各分上下而成四篇,又以《象传》、《彖传》、《爻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

  • 醒世姻缘传

    一百回。题“西周生辑著”。胡适和孙楷第认为作者是蒲松龄(详见《聊斋志异》),路大荒、王守义等考证认为作者不是蒲松龄。成书年代也有明末、明清之际、清初等各种推断,均待进一步研究确证。该书是描写家庭婚姻问

  • 榕阴新检

    八卷。明徐撰。字惟起,更字兴公,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不详,布衣终身。聚书数万卷,并亲自校订,以博洽闻名一时。该书主要记福建古人事迹,分孝行、忠义、贞烈、仁厚、高隐、方技、名儒、神仙八门。其意旨乃在

  • 六咨言

    见《咨言》。

  • 订讹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撰。鸣玉字廷佩,号吟鸥,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贡生,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是编旨在订正文字写法与读音谬误,性质近于《匡谬正俗》,考证常见文字写法与读音谬误,分条辨析

  • 藏真律公帖

    一卷。唐释怀素书。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怀素精勤书法,向以“狂草”闻名,所书为古今释僧书之冠,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好饮酒,常常乘兴运笔,飞动圆转,变化莫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