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正始石经残字

魏正始石经残字

二卷(影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海宁陈乃乾影印,其旧本从罗振玉处借得。书首录王广庆《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一文,历述三体石经先后出土的经过,颇为详备。次录王国维手札一份,论述石经《尚书》首二碑为品字式,第三碑以后为三行直下式。上卷著录《尚书》残石七块。其中《皋陶谟》残石第一石存“万四”二字,第二石存“言都帝予山木”六字。《多士》残石存字十一行,从“在今后”起,至“惟”字止。《君奭》残石十七行,从“周公曰”开始,至“监于兹”止。又有一块残石,存“小乌人或”五字。《君奭》《无逸》残石十六行,从“周公若曰”起,至“有殷嗣天灭畏”止。下卷著录《春秋》残石七块,其中庄公三十年残石一块,存“姬遇”二字。僖公,文公残石三十二行,从“戍刺之”起,至“秦师败”止。又有一块残石,存“冬月及娄齐草”六字。文公八年残石一块,存“趙敖”二字。文公九年残石十一行,从“夫”字起,至“十”字止。卷末有罗振玉的跋文,其文详校石经与今本文字的差异。按,魏石经自永嘉之乱后亡佚已久,其拓本流传也很少,所以世人多误以为熹平石刻。自从光绪乙未年(1896)《君奭》残石出土,王懿荣始定为正始石经,民国十一年(1922)续有所出。王国维根据这些残石比排碑图,而后正始三字石经重新为世人所知。其《君奭》《无逸》残石两面刻字,原碑行款完好无缺。今其石虽断,但未断时的拓本尚有流传。陈氏此编失收之。

猜你喜欢

  • 樗全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王畿(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王畿字翼邑,号慕蓼,福建晋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与讲学之王畿同名,非一人。著有《樗全集》。此集为诗文别集,

  • 虞氏易事

    二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认为:“虞氏论象皆气也,人事虽具,然略不贯穿”。是谓虞传孟氏之学,详于天道而略于人事。又谓郑荀说人事者,爻象亦往往错杂,后学不得通解,故此书虽名为《虞氏易事》,实不囿于一家之学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石匮藏书

    二百二十卷,后集六十卷,别传 一卷。张岱撰。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世家,从其高祖父起便注意收集明代史料,经过几世积累,家中所聚之史料甚多,于

  • 贵阳府志

    八十八卷,首二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周作楫,号山湖,江西泰和人,嘉庆进士,官至思南知府、贵阳知府。萧琯,字玉初,安化人,嘉庆举人,官至江西新城知县。邹汉勋(1805-1853),

  • 秫坡诗稿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

  • 衡州府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清饶佺修,旷敏本纂。饶佺,丰城人,曾任衡州府知府。旷敏本,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衡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本,共三十三卷首一卷。分为三十类目。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形势、疆

  • 识仁编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其门人杨起元所编。书名“识仁”取自程子“为学须先识仁”之语。此书皆提倡禅宗,随意为幻杳之论。

  • 中国政俗考略

    一卷。美国佑尼干(1857——1920)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吴江任保罗(廷旭)同译。佑尼干,美国领事官,律师。1885年任驻日本神户总领事;1893年被派为驻上海总领事,直到1897

  • 苏沈良方

    八卷。宋苏轼(已著录)、沈括(详见《梦溪笔谈》)撰。此书又名《苏沈内翰良方》,系后人将苏轼《论医药杂说》(一说为《苏学士方》)合入沈括所撰《良方》而成。《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为十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