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滞下

滞下

痢疾的古称。见《千金要方》卷十五。因痢下脓血粘腻,排便滞涩难下,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多由湿火、气食积滞所致。《医学入门》卷五:“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下。”《证治汇补》卷八:“滞下者,谓气食滞下焦。”详痢疾条。

猜你喜欢

  • 金安藏

    【生卒】:?~711【介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太常工籍,后迁右武卫中郎将等职。公元689年武则天称制,睿宗为皇嗣,有诬其异谋者,武后召问状,左右畏惨楚。金藏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佩刀自剖腹

  • 脊疳

    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

  • 水剑草

    见《本草纲目》。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陈毓仁

    【介绍】:见陈实功条。

  • 鳅鱼

    出《本草拾遗》。即泥鳅,详该条。

  • 食疗

    又称食治。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而起着调理和治疗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有食治门,搜集《内经》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述,为著名食疗专辑之一。

  • 大眦赤脉传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大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内眥赤脉成束,横贯白睛,蔓延黑睛,碜涩不适。古人认为大眥赤脉属心之实火,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濡脉

    脉象之一。脉象浮小而无力,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

  • 鼠疮

    病名。见《辨证录》卷十三瘰疬门。即瘰疬。详该条。

  • 鬲痫

    病证名。风痰阻于胸鬲而引起的痫证。《千金要方》卷五:“鬲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治宜利胸鬲风痰。或用灸法,先灸风府,次灸百会、人中、承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