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蛊痢

肠蛊痢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注痢条。本病可见于慢性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及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猜你喜欢

  • 吴亦鼎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砚丞。安徽歙县人。撰《麻疹备要方论》一书,另汇集前人灸法,编成《神灸经纶》一书。

  • 扯丝皮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 狗舌头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狗舌草,详该条。

  • 妄语

    见《难经·十七难》。即妄言。详该条。

  • 李东垣

    【介绍】:见李杲条。

  • 温阳利湿

    治法之一。即化气利水。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

  • 心躁夜啼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 通玄指要赋

    见流注指要赋条。

  • 色厥动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欲火上炎引起的吐血、鼻衄。其症吐衄来势急暴,倾吐不止,或兼见厥逆,或汗出,或咳嗽、气喘等。治宜制火以抑其势。选用清化饮、四阴煎、加减一阴煎等方。亦有阴竭于下,火不归

  • 毫毛

    ①皮肤上的细毛。《灵枢·五变》:“循毫毛而入腠理。”②眉中的长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