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鹅口疮

鹅口疮

病证名。又名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脾经邪热,或久热伤及胃阴,均可导致本证。《外科正宗》:“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脾经郁热的宜清泄,用清胃散胃阴不足的宜滋润,用益胃汤。一般外用吹口散(方见口疮条)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或常用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

猜你喜欢

  • 本经序疏要

    见本经疏证条。

  • 胞系

    ①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脐带。②指膀胱。

  • 妊娠小便不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病因孕后小肠积热,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或脾肺气虚,通调运输失职,不能下输膀胱,以致小便不利。小肠积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尿赤,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脾肺气虚者,

  • 假甘草

    见《广西中药志》。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唐衡铨

    【介绍】:见唐秉钧条。

  • 小雷头风

    病名,指雷头风病势较轻者。《证治准绳·杂病》:“若痛从小至大,大便先润后燥,小便先清后涩,曰小雷头风。”详雷头风条。

  • 湿痹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 红色纹裂舌

    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

  • 疔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两腮及鼻下焮肿生疮,其症似疔而形如无头疽者,故名。多因饮食不节而发病。初起焮肿,疼痛彻骨难忍,如钉着骨,口噤如痉,易发生邪毒攻心,出现呕吐不食,烦躁谵语,甚至昏迷等证。不可妄

  • 美须

    须色华美。《灵枢·五音五味》:“美须者阳明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