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吴鞠通医案>冬温

《吴鞠通医案》冬温·

张 六十八岁 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 舌黄,口渴,头不痛而恶寒,面赤,目赤,脉洪热甚,形似伤寒,实乃冬温夹痰饮,与伏暑一类。连翘(六钱)桔梗(八钱)杏仁(六钱)荆芥穗(五钱) 银花(六钱)甘草(三钱)半夏(八钱) 广皮(三钱)郁金(三钱)通草(三钱) 藿梗(七钱)

共为粗末,分七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二十六日 前方内减荆芥通草二十七日 余热未清。连翘(三钱)杏仁(三钱)知母(二钱,炒)桔梗(三钱)薄荷(一钱) 小生地(三钱)黄芩(钱半)甘草(一钱) 银花(二钱)

水五杯,煮两杯,二次服。二帖。

二十九日 温病渴甚,热甚,面赤甚,脉洪甚。杏仁(五钱) 生甘草(三钱)半夏(四钱) 银花(五钱)石膏(八钱)连翘(六钱)郁金(二钱)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桔梗(五钱)

三十日 温病最忌食复,况年老气血已衰,再复则难治矣口渴甚,痰多,胁痛,前方加∶香附(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初一日 大势已退,余热尚存,仍须清淡数日,无使食复。

细生地(五钱)麦冬(五钱)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丹皮(二钱)甘草(二钱) 元参(二钱)黄芩(钱半)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二日 脉洪滑,于前方内加∶半夏(三钱)

某 三月二十二日 脉不浮而细数,大渴欲饮,大汗,里不足之热病也,用玉女煎法。

石膏(一两)甘草(三钱)桑叶(三钱)知母(四钱)麦冬(五钱) 细生地(五钱)粳米(一撮)

二十三日 温热大渴大汗,脉数,昨用玉女煎法,诸证俱减,平素有消渴病,服昨药后,大便稀溏,加牡蛎。一面护阴,一面收下。

石膏(五钱) 炒知母(二钱) 炙甘草(三钱) 大生地(五钱)麦冬(五钱) 京米(一撮)牡蛎(一两)

某 初一日 冬温,脉沉细之极,舌赤,面赤,谵语,大便闭,邪机纯然在血分之里,与润下法。

元参(六钱) 元明粉(一钱) 细生地(六钱)麦冬(六钱,连心) 生大黄(五钱) 丹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便,止后服,汤药之先,先服牛黄清心丸二丸。

初三日 冬温,谵语神昏,皆误表之故,邪在心包,宜急急速开膻中,不然则内闭外脱矣。

大便闭,面正赤,昨与润下法未通,经谓下不通,非细故也。得药则呕,忌甘也。先与牛黄清心丸二三丸,以开膻中,继以大承气汤,攻阳明之实。

大黄(八钱) 元明粉(三钱)枳实(四钱) 浓朴(二钱) 元参(八钱) 丹皮(五钱)

煮三杯,得便则止,不便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