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吴鞠通医案>咳嗽

《吴鞠通医案》咳嗽·

郭男 八岁 癸亥七月十一日 咳而呕,胃咳也,痰涎壅塞,喘满气短。半夏(三钱) 小枳实(一钱)陈皮(一钱)杏仁(二钱) 苏梗(二钱) 生苡仁(三钱)生姜(二钱)茯苓(三钱)

即于前方内加∶

葶苈子(钱半)半夏(二钱) 苏子(二钱)

去苏梗再服二帖。

二十日 小儿脾虚,湿重胃咳。

半夏(六钱) 焦曲(二钱) 小枳实(钱半) 杏泥(三钱)旋复花(三钱,绢包) 苏子霜(钱半)茯苓(三钱) 生白扁豆(三钱) 生苡仁(五钱)生姜汁(每次冲三小匙)

即于前方内加∶

广皮(二钱)杏仁(二钱) 苏子霜(钱半) 去神曲十帖。

吴三岁、吴五岁、吴八岁 三幼孩连咳数十声不止,八岁者且衄,与千金苇茎汤,加苦葶苈子三钱。有二帖愈者,有三四帖愈者,第三四帖减葶苈之半,衄者加白茅根五钱。

文 四岁 幼孩呛咳数十日不止,百药不效,用千金苇茎汤,加苦葶苈,二帖而愈。

周女 十岁 春风呛咳,医用麻黄向外发法,又有诃子白果百合向内收,以致呛不可解,吐出者皆血沫,用金沸草汤,三帖而愈。

刘 十七岁 乙酉五月二十四日 三月间春温,呛咳见吐,现下六脉弦细,五更丑寅卯时,单声咳嗽甚,谓之木扣金,鸣风本生于木也。议辛甘化风,甘凉柔木。

桔梗(三钱)连翘(三钱) 银花(二钱)甘草(二钱)薄荷(一钱) 鲜芦根(三钱)桑叶(三钱)麦冬(三钱) 细生地(三钱) 茶菊(三钱)天冬(一钱)

二十八日 咳嗽减,食加,脉犹洪数,左大于右。效不更方,再服四五帖。

六月初二日 木扣金鸣,与柔肝清肺已效,左脉洪数已减,与前方去气分辛药,加甘润。沙参(三钱)玉竹(三钱)麦冬(三钱)冰糖(三钱)

李女 四岁己丑二月初十日 风温夹痰饮喘咳,肚热太甚,势甚危急,勉与宣肺络,清肺热法。

石膏(二钱)杏仁(五钱)黄芩(三钱,炒) 苦葶苈(三钱)芦根(五钱)

十二日 风温夹痰饮喘咳。

石膏(二两)杏仁(四钱)冬瓜仁(三钱)芦根(五钱)茯苓皮(三钱) 苦葶苈(钱半)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服二帖,烧热退。

吴 二十岁 甲子四月二十四日 六脉弦劲,有阴无阳,但嗽无痰,且清上焦气分。桑叶(三钱) 生扁豆(三钱)玉竹(三钱)冰糖(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三钱)杏仁(三钱)连翘(钱半) 茶菊(三钱)

四帖。

二十六日 于前方内,去连翘,加∶

丹皮(二钱)地骨皮(三钱)

陈 四十岁 丙戌正月十三日 咳嗽起于前年九月,夏伤于湿,伏暑遇新凉而发之咳,症本不大,后因误补封固,邪已难出。又用桑皮末用地骨引邪入肾。按肾为封藏之脏,误入者永难再出矣。身热得补药汗解,而足心之热总不解,是其确证也。现下咳而呕,六脉弦细而数,阴阳两虚也。勉照胃咳方法,先能得谷,创建中焦,假如胃旺,或有生机。常吐血一二口,中有瘀滞,亦系久病络伤,季胁作痛,肝经部分应加宣络降气。

半夏(六钱) 苏子霜(钱半)桃仁(三钱) 云苓(八钱,呕不止可加至两许)降香末(二钱) 广皮炭(三钱) 姜汁(每杯冲三小杯)

煮三杯,分三次服。此症扬汤止沸而已,断难釜底抽薪。

陈 十六岁 少年而体质本弱,六脉弦细而软,五更咳嗽,时而吐血,应照阳虚夹饮吐血论治。又劳者温之治法,与小建中汤,加茯苓半夏白芍(六钱,炒) 姜半夏(三钱)生姜(三大片)桂枝(四钱) 云苓(五钱) 胶饴(八钱,化入) 炙甘草(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多服为妙。

某 十三岁 五更空咳,木叩金鸣,本用柔药柔肝,兹两胁痛,中有怒郁瘀滞,法当活络。

新绛纱(三钱) 苏子霜(二钱) 广皮(二钱,炒)旋复花(三钱,包)降香末(二钱)姜半夏(五钱) 归须(三钱)郁金(二钱)青皮(钱半)香附(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