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末医家。字书田。上海青浦人。其先祖从宋代起数代业医。何氏先学儒,能诗文,曾受到林则徐之器重,后继家业而为医。撰有《救迷良方》(1887年刊行),主述戒烟之方;另有《医学妙谛》一书(1893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胁痛等症,热邪介于半表半里。治宜小柴胡汤。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字吉老。泗州(今安徽盱眙)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泗州杀刑犯,郡守李夷行派遣医生、画工剖腹观察,将所见绘成图,杨介一一加以校正,作《存真图》1卷。对人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三:“热毒风之状,头面肿热,心神烦躁,眼目昏暗,时复语涩,痰粘口干,皮肤壮热,肢节疼痛是也。皆由脏腑虚弱,风邪因入,客于心胸,或服热药与饮酒过度,心肺壅滞,热积不散,故其证如此。
①见《本经逢原》。为接骨木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蒴藋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风寒病邪内郁于肺而致的喘急。《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发热无汗者,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若肺气本虚,外复为风寒所伤者,宜以参苏
病名。见《证治心得》。指皮肤色黄而枯槁不泽者。与黄胖之色黄而微肿不同。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虚证。常兼神疲倦怠,语言低微,畏冷便溏,脉形无力等。治宜培补脾胃,补养气血。若因虫积引起者,当先驱除虫
证名。指语言错妄。又名妄语。多由阳热亢盛,心神昏乱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热盛期,亦为癫狂病常见症状之一。《素问·阳明脉解篇》:“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