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苦豆草

苦豆草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苦豆子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茎叶。苦,寒,有毒。清热燥湿。治肠炎,细菌性痢疾。煎服:1.5~3克。内服过量可引起中毒,副作用参见苦豆子条。本草含槐定碱、苦豆碱、槐果碱以及有机酸、黄酮、多糖等。

猜你喜欢

  • 伤寒医诀串解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作者融会诸家学说,以串解的形式为主,阐明其个人研读《伤寒论》的心得,冀使读者对《伤寒论》诸篇有一个纲领性认识。原书缺漏不全,后经其侄陈道著补订刊行。

  • 外阴搔痒

    即阴痒。详该条。

  • 责豚气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 内伤痢疾

    病证名。见《慎斋遗书》卷八。《痢证汇参》卷二:“内伤之痢有三。有七情内伤,劳力内伤,饮食内伤。虽属一证,而治各不同。”详见七情痢、劳役痢、饮食内伤痢等条。

  • 刺拐棒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 陷翳

    证名。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肝风热邪生翳,其邪气深凝,顽固难退者属陷翳。治宜先焮发,再辅以退翳。参见翳条。

  • 肩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疵痈、丁疽。出于肩中廉(肩峰中部)名肩中疽;生于肩前廉(肩峰前侧),名乾疽;生于肩后廉(肩峰后侧),名过肩疽。多因风热郁结,或负重所伤,瘀血凝结而发。患处若高肿红活,焮热

  • 李文来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昌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精于医术,与汪昂同时并稍晚,曾把汪昂所著《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分类排纂,撮要合编,并补充部分伤寒、杂证,末附汪昂所作《三焦

  • 刚痉

    病名。一作刚痓。症见发热无汗,恶寒,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挛急或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弦紧等。《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余同)。”又:“太阳病,无

  • 生津葛根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升麻、甘草量减半。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茅根汁一合,调服。治痘疮发渴。